返回

第111章 太极 (1/2)

婉钰挺着日渐隆起的肚子,独自站在巍峨的城门之上,向下望去,只见宫中的亭台楼阁如积木般错落有致,左侧是东宫,右侧则是太仓,而那遥不可及的太极宫,也在这居高临下的视角中尽收眼底。

这是一座被宏伟宫墙圈起的围城,城墙之内,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权柄与尊荣,人人都渴望能成为这里的主宰。

她喜欢站在这里远眺,因为这里的视野最为辽阔,也最为安静。除了那些来来往往、尽职守门的侍卫,几乎没人会来这里打扰她。她可以静静地站着,任由思绪飘远,仿佛自己已然超脱了这一方天地,成为了那俯瞰众生的神祇。

“俯瞰一切的感觉很好吧。”一个男人的声音从她的背后突然响起,不必回头听那声音便知那是李世民。

昨日,他刚刚从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归来,身上似乎还带着未散的血腥味。而此刻,并非早朝的时辰,他来此,想必是有要事需入宫面圣。

女人淡然答道:“自然。”视野仍停留在那远处的太极宫。她并不担心在这众目睽睽之下,秦王会对她这位齐王妃如何。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女人鼓起的腹部,那里孕育着的,本应该是他李世民的子嗣。然而,世事无常,命运弄人,如今孩子却成了他们之间无法言说的痛。

李世民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与酸意:“最近元吉倒是越发受父皇的看中了,和太子一起处处与本王作对。”

女人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说到底,元吉能有今天,还要感谢秦王殿下。秦王应该很清楚,你的对手,从来都不是太子与元吉。”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嘲讽,几分无奈。他们都知道,帝王之术向来如此,若非李世民风头太过,皇帝也不会如此忌惮。而元吉的壮大,也不过是这制衡中的一环罢了。

秦王与太子、齐王相互钳制,皇帝才能坐稳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才能安心地享受着他不可挑战的权力。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很快便被掩饰过去。他眺望着太极宫的方向,语气坚定而决绝:“你倒是看得明白。不过本王就是不甘心,这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本王打下来的,本王为何要屈居人下?”

女人轻轻摇头,若有所思地说:“立嫡立长,老祖宗的规矩又怎么会轻易地打破呢?”她的目光变得深邃而遥远,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看到了那遥不可及的过去。“我父亲也是嫡子,不过是继妃所出。他也不甘心,我的祖母出身太原王氏,论家族要比祖父的元妃长孙氏显赫得多。论学识、武功,父亲也并不输于他人。但在我祖父心中,我父亲就是比不过大伯父,也无法承袭祖父的爵位……”

李世民闻言,心中一动,仿佛明白了什么:“你一直针对无妡,该不会是因你的父亲亦不喜长孙氏?”

女人简直想给他一个白眼,但终究还是忍住了。婉钰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父亲之所以最后选择与杨玄感一起谋反,是因为觉得这样便能搏出一条出路,不再屈居于我大伯父之下。若是他赌赢了,他便能成为弘农杨氏这一房中最出色的儿子。”

李世民闻言,不禁有些唏嘘。他接着女人的话说了下去:“可最终还是你大伯父带兵平了这场叛乱,你们兄妹也因为此事受到了牵连……你可是怨你的伯父?”

女人轻轻摇头,目光变得柔和而复杂:“我不怨伯父,恰恰相反,我有些怨我的父亲。小时候我祖父常说父亲太急于求成了,那时我不懂,后来慢慢明白了。”

李世民闻言,目光变得深邃。他看着她女人的侧脸,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你是拐着弯想说本王急功近利?”

女人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除非你杀兄弑父,亦或者是逼着太子谋反,不然你永远不可能做到那个位置。后者,你已经试过了,太子不会再给你这样的机会;前者遗臭万年,秦王素爱名声,想必也不会那么做。既非长子,是不是有时就该学会认命?”女人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刀刃,狠狠地刺痛了李世民的心。

李世民负手而立,目光远眺着太极宫的方向,心中涌动着无尽的不甘与无奈。他知道,婉钰说的是对的,但他却不愿承认,更不愿放弃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阳光透过云层,打破一片阴影。男人勾唇一笑,那笑容中藏着深沉,“让你做本王的侍妾你都不肯低头,本王又为何要认命?难不成你觉得本王还不如你?”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女人一身素衣,容颜清冷,站在城头仿佛是跳脱于这尘世的仙子,眼神却很是坚定,那是对命运的抗争与命定的不屑。“我低过头,可是我换来了什么呢?你们一个个却都在逼我。什么帝母命格,什么宿命轮回,我统统不信。”婉钰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既然低头没用,我又何必再低头。”

他们都在各自的命运中挣扎、抗争,在这座围城中,他们既是下棋之人,也是棋子;既是主角,也是过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