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章:过年那些事(1) (2/3)

:“姑姑要回来了?”

“快了。”

“好耶!”

这都好久没见到姑姑她们了。

全家的积蓄被计划好后只剩六两银子。在三老没给答复之前,大人忧心忡忡,不知这六两银子可以买多少地。

——大年初一。

“爷,奶,给您拜年啦,酒儿愿你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新的一年里发大财!”

苏酒儿嘴甜,早就知道今年可以拿到压岁钱,这会自是要哄爷奶开心。

给爷奶磕了几个头后,苏酒儿眼巴巴的望着苏枝和范知音。

等红封。

“好好好。拿去拿去。”

范知音被苏酒儿的眼神逗笑了:“你这小机灵鬼。”

知道赶在所有人面前第一个拜年。

继苏酒儿之后,其他孩子挨个来磕头,紧接着便是三个媳妇。

范知音一家送了一贯出去。

拿到了压岁钱,几个孩子又开开心心的找邻居家要礼物去了。

七里乡人来人往,在大年初一这一日里好不热闹。

——大年初三。

苏凡儿,苏榆儿,苏叶儿相继回来了。

三个女儿中,苏叶儿嫁的是最好的。

苏凡儿嫁到了麦乡镇上一家工匠家里,但麦乡不重工活,为此赚不到什么钱,苏凡儿家里的日子和之前的七里乡一样,过的有些紧巴。

苏榆儿嫁给了粱乡的一个书生。这书生无父无母,身上没有负担,一手好字可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但读书的开销也是够大,好在苏榆儿自己争气,会点绣活,平日里将绣品拿出去卖,能勉强维持夫妻二人的生活。

而苏叶儿因长的漂亮,被进山采药的一个郎中给相中了,远嫁到了礼县的第三乡去。

三个女婿与老丈人很少见面,每年也就这么一次。

苏枝同三个女婿聊起了天,而范知音则是打听自己的三个女儿过的好不好。

好在范知音挑女婿眼光好,苏凡儿与苏榆儿嫁的两户人家,虽穷但志不渝。苏叶儿虽与婆婆关系不好,但一直被丈夫护着,没受什么委屈,这对夫妻俩甚至脱离家庭,在外独立单干,开了个小医馆,收收诊金,日子过的还不错。

听娃子们都没事,范知音便放心了。她取出钱来,每人分了五百文。

“娘,这——咱不能要。”

“收着。”

范知音态度强硬:“家里不缺这点钱。凡儿家日子过的紧巴,这钱便是最后的救命钱,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榆儿,你家那位若是不出意外,这两年当是要去考试的。路上多带着点,不至于被人瞧不起。还有叶儿,娘知道你确实不缺这点钱,所以给你留着单独补补,什么时候给娘再生个外孙出来?”

“娘——”

苏叶儿的脸瞬间红了。

但一提到孩子,苏叶儿有些伤感。

她与丈夫成婚八年,曾有过一个孩子,但那孩子发生了意外,从此她就恨上了她婆婆,好在丈夫相信的人是她,这些年带着她逐渐脱离了那个家,可她自己因为孩子的事留下了阴影,再也不敢要孩子。

连郎心疼她,她不愿做的事,连郎没有强迫过她。

其实想想挺对不起连郎的。因为孩子,因为她,连郎和养育他的父母断绝了关系,走到哪里都会惹人白眼。好在丈夫行医多年,对风言风语早已不在乎。这会被娘提起,也不知道她自己能不能过心里那道坎。

几个女儿不再多说什么,各自收下了钱。

苏凡儿:“娘,家里是不是挣上钱了?”

“是的。怎么了?”

“我和周郎想去做生意,但自己没什么门路,就想问问看娘是怎么做生意的。”

“咳!这做生意的我哪懂,全是你哥哥弟弟在操办,然后才是三老为全乡的百姓拿主意。怎么突然问这个?”

“娘,是这样的。再过两年,我想送段儿去读书,所以想提前赚个钱,但我除了下地干活外,别的啥也不会,周郎虽然会些工活,但很少接到活,思来想去什么法子来钱快,那就只有做生意了。”

“你想再过两年送段儿去读书?”

“是的。娘,怎么了?”

范知音思考了一番:“你去把你爹和周郎叫过来。”

“行。”

苏凡儿很快叫回了苏枝和自己的丈夫。

苏枝:“怎么了?”

范知音将苏凡儿的提议说了一遍,老爷子的反应一模一样:“送去读书?”

“是的。爹,娘。有什么问题你们就直说,我承受的住。”

“没什么问题,就是想告诉你,这是件好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