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章:瑞雪临门祝福寿 (1/3)

午时之际,该来的人都来了,徐府寿宴,正式开席,不知是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句:“阁老来了!”瞬间,整个庭院安静了下来,纷纷望去。

银白色的发丝清晰可见,在徐郃与杨一舟的搀扶之下,这位多年未见的老者终是在众人面前露了脸,一时之间,学子们异常激动。试问天下读书人,谁人不闻徐萧年,谁人不识阁老面?一朝天子一朝臣,三朝之势永长存。说的,正是眼前这位九十多岁的高龄老者。

“见过先生!”

待徐萧年落了座,整个庭院前来贺寿的人纷纷见礼。那阵势大的,就是杨一舟也不由得有点心惊。上次见这么大的礼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徐萧年抬了抬手,摆了个手势:“坐。”

瞬间,众人便听话落了座。

这场寿宴,设在了庭院,男眷主外,女眷主内,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到了送寿礼的环节,被邀请来的人自是卯足了劲,想要在阁老面前刷存在感。

杨一舟听着小厮们报的单子,眼观鼻鼻观心。

这一个个的,还都是用了心的。

他向人群中的司空龄看了过去,这位学子倒是沉的住气,行为端正,举止得体。他在脑子里仔细想了想,试图从记忆里找出这号人。

很快,杨一舟便锁定了地方——义县。

如果说信县是景国落魄的一个地方,那么义县这个地方要比信县好上千倍万倍,不为别的,只因义县这个地方要比其他的县更为团结。

这还得从景国三百多年前的历史说起。

三百多年前(景历131年),皇朝设置三司职位,分别为司马,司空,司徒,掌军事,土木,人事三大重要领域。后来这三司逐渐发展壮大,一时之间,风头无两。而一百多年后(景历252年),景国皇朝动荡,司徒一方叛变,拥先皇之弟岁阳王举兵谋反未能成功,直等皇朝安稳过后,先皇取消了三司之职,将三司内的人全部贬到了岁阳王的封地之上,因司徒一方的罪过害司马司空两方人连罪,司徒一方无脸见人,在岁阳王的封地之上卑微求生存。他们各自将家族中的女子嫁予司马司空两方以求安稳,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联姻之规。

在联姻的效果之下,他们开始逐渐抛弃自己原有的姓氏,转而以“司空”“司马”两词作为家族姓氏,在封地之上报团取暖,而又过了百年,三司三方因联姻一事达成了和解,继而多出第三司——司兰。即司徒一方更名为司兰,秉承君子之德,勿忘百年之耻。这三方之人在历史的推移下渐渐发展壮大,而义县这个地方,就是当时岁阳王的封地核心。三司于此落户,适应时代变迁,逐渐形成现在的三司一族。到了现在,整个义县因三司家族的存在,“团结”一词在这个县城之上体会的淋漓尽致。因此,当确认了司空龄的身份之后,杨一舟还是有些惊讶的。

按照道理来讲,仁县与礼县的学堂要比信县大太多了,司空一族怎么想的,将家族中人送到信县来?要说是因为阁老的缘故,打死杨一舟也不肯相信。阁老这些年早已不问世事,只安心养老,最多在茗香书院挂了个名号,怎么说跟三司家族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事实上,杨一舟想不明白的事多着呢。司空龄只是不想跟司马,司兰两家的少爷去同一个县,所以就只能来信县读书了。

不过读了几年下来,感觉也不亏。

想不明白的杨一舟此时已经来不及想了,因为寿礼一过,便是最让人兴奋的一事——开席。

徐郃为了这场寿宴可是绞尽了脑汁,又要考虑爷爷的身体,又要顾及前来参加宴会的人的口味,还要考虑到成本问题。也幸得有杨灼小公子的帮忙,才会使今日宴会上的菜品看上去色香味俱全,形状也是丰富多彩,让人食欲大增。

开席之前,徐郃示意大家稍安勿躁,紧接着道:“诸位,感谢诸位前来为我爷爷贺寿,今日同乐,我爷爷也有一份礼想送给大家!”

徐郃话一出,场上哗然,瞬间坐不住了。

阁老的大礼!

这谁能不激动!

“快!是什么礼,让我们开开眼!”

“是啊,院长,别卖关子了,我都快坐不住了!”

吊足了一众人的胃口,徐郃笑了笑,随即拍了拍手掌。

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有人却不解了起来:“什么声音?”

他们好像听到了一道声音从远处逐渐传来。

那声音带着一股神秘感,似低吟,似雀跃,似号召,似感怀,总之,无数种情绪交杂着,谱写出一篇新的乐章。

司空龄对声音尤为敏感,很快便锁定了声音来源。

不远处的池塘内,一群红鲤正在蓄力,在它们老大的带领之下,开始了一场振奋人心的表演。

司空龄激动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是红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