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楠的家对面,是加工预制窗户的场子,里面大部分都是家属工,所谓家属工,就是正式工的配偶,以妇女为主,偶尔有男的,也是技术工。当时有一个说法,叫“五七”工。
五七工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冶金、有色、制药、纺织、机械、轻工、农、林、水、牧、电、军工这19个行业的国有企业中从事生产自救或企业辅助性岗位工作的,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
这些人员多数在当时初响应上级“五七”指示,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进入企业不同岗位的城镇职工家属,因此统称为“五七工”,个别行业企业结合他们的工作性质,在本行业内还有另外一些称呼,比如石油行业企业曾把他们称作“会战家属”,也有的行业企业在组织这些人员劳动时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又把他们称为“三化工”。
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算是双职工了,中午吃饭就有问题,什么问题?家属工没什么,有饭吃,早晨就把饭做好,带到工场来吃。上学的怎么办?双职工都有事做,没有时间做饭,苦了家里的孩子,其中有一个人叫殷峰,他就要来到他妈妈工作的地方吃饭。
他长得瘦小,他妈妈也长得灵巧,虽说生了两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哥哥,都不是大个子。
他看上去很机灵,眼睛很大,饭量不大,浩楠看到他和他妈妈吃的饭,还不如浩楠的一顿饭的饭量。
这个家属工工场,也有一个说法,也叫五七连,具体是什么连,干什么的,对浩楠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这个可能是单位内部的划分,方便管理。
要说连,也不是部队,只是家属工集中起来,在一起做事,要说番号,要不是,没有两字的番号。这个五七连到底是什么,谁都不清楚。
在五七连的工场,有棚子,可以用来做钢筋件,有阳光充沛的地方,可以用来晒干预制件,有沙堆,还有石子堆。
为了保护这些材料的安全,在居民楼与工场之间修建了一堵墙,目的就是阻挡有些贪便宜的人进入场地去偷砂石料或者钢筋。
有了院墙,还有一道铁门,这样确保材料安全。
大门正好对着浩楠的家,门对门,很方便。
殷峰和浩楠是同班同学,由于他常来五七连吃饭,中午放学和上学,常常和他一起走。
殷峰的加入,让浩楠的同学队伍增加了。
力量增加,也就可以相互壮胆,放学一起,上学一起,慢慢熟悉起来。
殷峰的爸爸在金工车间,就是金属加工车间。
金工车间和五七连紧紧挨着,在不同的车间工作,夫妻可以相互看看,也就放了心。
年轻人毕竟还有一些想法的,车间里男男女女,难免有些流言蜚语,很多误会是因为没有在一起相互猜疑引起,如果经常在一起,上班在一起,下班在一起,日夜监督,就没有机会做坏事,也就放了心。
殷峰穿着羽绒服,这个是双职工子女的标配,浩楠还没有,殷峰家道殷实,买得起,也就穿,引来很多同学的羡慕。一般同学都穿毛衣、卫衣,没有羽绒服可穿。有羽绒服穿,证明殷峰有了奢侈品,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穿毛衣穿卫生衣,穿线裤,有的是线衣。
所谓线衣线裤,是单位发下来的劳保用品中有线手套,棉的,发的手套用不完,或者用的比较节省的,脏了洗一洗晾干还能用,破了用布补一补凑合着用,那么新的手套就省下来了,有的把手套拿去卖了,有的留下来,像浩楠的妈就把线手套省下来,然后将线手套拆开,将线绕成一团,用线来打衣服,上衣就是线衣,下衣就是线裤,也保暖。
除了这个,还有卫生衣。所谓卫生衣裤,就是外面没绒毛,里面有,穿着暖和又卫生,不掉毛,方便清洗,显得比较卫生,顾名思义,就是卫衣卫裤了。
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对于下放户来说,他们是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工作,回城后,地方安置他们去做生意。而当时做生意被人瞧不起。在上学的时候,李主任就教训大家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如果学习不好,将来长大了,只有去卖清汤、拉板车,出力气,被人瞧不起,你们的理想不是这个对不对?”
“对!要当医生、老师、科学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上学期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李主任强调一遍,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且经常重复,加深印象,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
浩楠在学校会被提醒将来的理想,他却没想好将来做什么。在上学放学来回的路上,也没去想。因为太多的事要做,没有时间想,也觉得现在想多了没用。时间还太早。
上学放学有很多路可走,一条路在护城河的左边,左边也有三条路,一条沿着铁路走,一条在马路左边,一条在右边,右边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