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章 劝攻柔然 (1/2)

可惜天子不听从。

而吴兵将军公孙表请求先攻城池。

奚斤等渡过黄河,先攻滑台,

果然如同崔浩说的,也是经久不拔,无奈上表请求援军。

明元帝发怒,于是亲自南巡,

拜崔浩为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随军为谋主。

泰常八年

明元帝驾崩,拓跋焘即位,是为太武帝。

左右官员忌恨崔浩正直,一起排挤毁谤他。

太武帝虽然知道他的才能,但不能不接受众议

故罢黜崔浩,

让他以公爵的身份归家闲居。

碰到有什么疑难,便召来请教。

崔浩性情敏达,长于计谋,常自比西汉开国谋臣张良,

认为自己在通古方面还胜过他。

既然赋闲在家,因此打算修炼服食养性之术,

而寇谦之有《神中录图新经》,崔浩便拜他为师。

看着这画面之上一幕幕。

众人也是无语起来。

“这崔浩不让北魏进攻南朝,是因为汉人的缘故吗??”

“这崔浩对于鲜卑,还真是忠心耿耿啊……”

而大汉位面。

张良则是露出不屑之色:“作为汉人,去帮助异族奴役汉人,也配和我张良比拟??”

众人议论中。

画面还在继续。

始光年,

崔浩被进封为东郡公,拜官太常卿。

当时朝中正议论讨伐胡夏赫连昌的事。

群臣都认为这是件难事,

只有崔浩说:“往年以来,荧惑星再次守住羽林星,

并都形成钩己之状,这就预卜了秦的灭亡。

而且今年五星一齐出于东方,这是有利于西伐的征兆,

天应人和,时机到齐了,不可失去这个机会啊。”

太武帝于是命令奚斤等出击蒲板一带,

自己亲率轻骑奇袭夏都统万城,大胜而归。

后来太武帝又要再次征讨赫连昌,

到了统万城下,

收集兵马假装撤退。赫连昌鼓噪而来,冲突前进,

将大军的阵营舒展铺开为两翼,

当时,风雨从东南而来,沙尘暴虐,天地昏暗,

宦官赵倪进言:“现在风雨从敌军后面而来,我军正向着风沙而敌人则背着风沙,天不助我,

况且将士又十分饥渴。希望陛下领着队伍躲避他们,待日后再图大举。”

崔浩叱责他说:“这是什么话!千里之外前来制胜,

一日之中怎么能有变化呢?贼军现前行不能停止,

和后方远离断绝,更适宜我军分队隐蔽出击。

乘他们不注意而攻打他们。

对付风的办法在于人的谋划,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于是太武帝重新部署,全力反攻,

果然,夏军全军崩溃,赫连昌逃奔上邽。

攻克统万城之后,

太武帝为摆脱北面柔然与南朝宋腹背受敌的威胁,

决意集中力量打击柔然。

公卿大臣们担心宋军乘机北进,竭力劝阻,

连太武帝的乳母窦太后都极力阻止此行,

只有崔浩极力赞成。

他很有把握地说:“宋自刘裕去世后,元气一直未恢复,

对我构不成直接威胁。

我们统一北方的大业,首先应对北方的强国夏国、蠕蠕下手。

夏国已被我打败,大伤元气,气数已尽,

灭亡夏国已是时间问题了。

蠕蠕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常口吐狂言,

我国还未真正重创它,所以必须调集精兵,

趁蠕蠕骄横轻敌的时机,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长驱直入蠕蠕境内,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到时一定能获全胜!”

群臣见状,

推出曾担任赫连昌手下太史的张渊、徐辩出面劝阻。

张渊的理由是:“当年是已己年,属于‘三阴之岁’,

‘太白在西方’,故不能举兵,否则必定失败。”

他年轻时以劝阻苻坚南伐而名噪一时,

群臣认为如今天时、人事都不和谐,不能轻举妄动。

太武帝经此劝说后,犹豫不定,

于是命崔浩与张渊等当庭辩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