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天下震动,众多侠客豪杰纷纷响应,
十八路诸侯分头起兵,聚集于洛阳周边,
连营结寨长达二百余里,
可谓是无比的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在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期间,
李儒鉴于太尉袁隗可能与联军盟主袁绍内外勾结,
提议董卓诛杀袁家家主袁隗。
董卓听从李儒建议,果断斩杀袁隗和袁家上下数百口人,
并将袁隗首级送至联军阵前示众,
袁绍因此受到沉重打击,几乎气得吐血晕厥。
双方大战中,
虽有吕布这样的天下顶尖猛将助阵董卓,
但在三英合力战吕布的激烈对决后,
董卓一方终究未能占得上风。
其部下猛将华雄更是被关羽温酒斩杀,
董卓军队大败。
在此番激战过后,李儒再次向董卓献策,主张执行迁都计划。
画面切换至董卓忧虑万分,召集部下武将谋士询问:
“十八路诸侯联手,战斗力惊人,
即便是吕布也不能匹敌。诸位有何良策应对?”
这时,李儒再次挺身而出,建议道:
“主公,眼下我军新败,士气低落,硬碰硬恐怕只会招致更大的失败。
不如撤回洛阳,进而迁都长安。长安城凭借潼关、函谷关两大天险,
联军短期内难以攻破。长期对峙下,
联军内部矛盾必然滋生,届时我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董卓听罢此计,颇为赞赏,
但随即顾虑到迁都之事恐难得到朝廷百官的支持。
李儒胸有成竹地解释,他已经安排在洛阳散布童谣,
通过预示天意的方式,
暗示迁都长安实乃顺应天命之举,无人敢公然反对。
董卓听后欣然接受,决定迁都长安。
从天子百官到黎民百姓,都被迫在西凉军的监视下迁徙至长安。
迁都过程中,李儒又提出进一步掠夺洛阳财富以补充军需的策略:
“主公,目前我军粮食和金银短缺,洛阳城内富豪众多,
可尽数没收其资产。
尤其袁家身为天下第一世家,其家族财富定然丰厚,
可一举抄没。此外,还可挖掘皇陵获取陪葬珍宝。”
董卓采纳李儒之策,派遣军队抓捕洛阳数千富户,
以叛逆罪名将其杀害,并夺取巨额财产。
同时还下令挖掘皇陵,搜罗陪葬品。
临行前,李儒再度献策:“主公,为防诸侯联军尾随追击,
可在撤离洛阳前下令纵火,焚烧全城建筑、宅邸乃至宗庙。
一方面,救火行动可延缓联军追击速度,消耗其力量;
另一方面,也能阻止联军进驻洛阳,便于防守关中之地。”
董卓采纳此计,下令火烧洛阳,繁华的都城转瞬化为一片焦土。
诸侯联军抵达后,
果然见到熊熊烈火,孙坚等部分诸侯投入灭火,
而袁绍、袁术等诸侯因兵力损耗严重,不愿再与董卓死拼,
打算保存实力以备日后争夺霸业,于是停止进攻函谷关和潼关。
其他诸侯见盟主态度消极,也各自按兵不动,每日沉迷享乐。
唯有曹操愤慨不已,独自率军追击董卓大军。
观众们目睹李儒一系列毒辣而又高效的计策,
先是毒害天子刘辩,如今更是火烧洛阳,
将整个大汉帝国的都城付之一炬,
还将无辜百姓强行迁往长安,
无不感到极度愤怒。
李儒的智谋固然令人叹服,但其手段之残忍狠辣,令人发指。
现在,即便稍作思索,也能清楚预见:
数以百万计的百姓被迫踏上漫长的迁徙之路,远离故土,
前往遥远的长安。
在这艰辛旅程中,
面对粮食短缺和西凉军无情的监管,
沿途定会有无数生命悲惨地消逝在路上,
这无疑是一条充满恐惧与哀痛的血泪之路!
董卓的残暴行径与李儒那狡猾且歹毒的计谋,
已激起天下百姓无比的愤怒。
人们议论道:“李儒的智谋固然令人惊叹,但他策划的计策实在过于残酷!
在这迁徙途中,究竟有多少无辜者会不幸丧命,每思及此,不禁令人遍体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