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答复,旧金山基地的全自动生产线上如火如荼地开始帷幕机器的大规模制造,与之匹配的是一系列中型运载船和适应性零件的设计和生产,仿佛整个基地都在为芝哥兰岛的初次探索任务做准备。大批量的机械外骨骼装甲和各式武器从车间里泛滥出来,有时会让赵渺感到背后发凉,他不知道这些战略性武器的最终用途,但繁杂的事务是他没办法思考太多。
七月中旬一个潮湿闷热的午后,马林海岬圣布鲁诺山东侧云雾弥漫的高岭上,几只从红杉树梢掠过的海鸟突然警觉起来,它们感觉到了树下的地面传来的震动。前方那个银灰色的穹顶裂开了,像一枚深埋地底的巨蛋,蛋壳向周围八个方向折叠翻开,许多红杉树被瞬间倾倒。接着几个圆柱形和环形的金属巨物拖着幽蓝色的裂焰迅速升高,灼热的气流吹起散落在草坪上的树叶,那几只海鸟已带着恐惧逃离了。
这些金属巨物是搭载了帷幕机器的维度运输船,它们以常规的航空飞行升至大气层顶端,再启动反重力引擎进行亚轨道推进。其中一艘环形的运输船名叫“柳叶刀”号,超自然研究小组的成员都乘坐在其中:赵渺、海伦娜和阿方索坐在主驾驶位上,其他人则分别待在两个独立的舱室内,陈明和张添在α舱,而师冉和徐倬在β舱。
“这是‘柳叶刀’号维度运输船的首次飞行,目标地点是百慕大海域,坐标已确认。现在航空飞行段开始,约持续三十分钟,请大家不要解开安全带。”阿方索对着扩音器说。
赵渺不断重复检查着仪器上的各种读数和标尺。在他身后的座位上,海伦娜正从面前的控制面板上转过头,用手指轻击了一下雷达屏幕。“我在登船时检查了我们的备用舱室,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补给和食物吗?”海伦娜询问道。
“芝哥兰岛内部的情况,我们谁都不清楚,这艘运输船拥有偏导护盾,如果遇到危险,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在船内维生,但是总不能让这一整研究小组在两三天内饿死吧。”赵渺皱着眉头严肃地说。
“你的幽默总是带点儿黑色。”海伦娜笑道。
“我甚至没注意到自己幽默了。”赵渺说着,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负责的控制面板,“大气层顶端可以有效减少空气阻力,亚轨道飞行的速度会提升很多,我们基本沿30度纬线自西向东行进,路上会途经洛杉矶、休斯顿和新奥尔良。”
“就算途经也看不到。”海伦娜说。
二十多分钟过后,阿方索才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变得清醒,他检查了屏幕上显示的状态,再次把嘴巴对准话筒:“请注意:我们现在正在接近两万米高度,由于后面的亚轨道飞行将在稀薄大气中进行,有可能急剧掉落高度,届时将产生短暂失重,请大家不要惊慌。重复一遍:请系好安全带。”
“柳叶刀”号继续爬高,涡轮发动机发出吃力的隆隆声。随后运输船达到了三万米高度,航空飞行阶段宣告结束,明显的跌落现象倒是没有出现。在此之后的两个小时内,运输船进行亚轨道飞行,各成员可以暂时解开安全带在船舱内活动。大家来到公共休息舱,这里设置了电子桌游等简易的娱乐设施,他们可以借此来消磨时间。
“百慕大三角是吗?看来我们这次又要踏足神秘与恐怖之地了,我忘了立遗嘱。”张添捧着一袋压缩饼干走进公共休息舱,他漫不经心地找了个位置坐下,这个位置刚好可以让另一边的师冉看不到他。
“省省你的乌鸦嘴吧,鱼小子,我能注意到是你让师冉不舒服了,我的拳头现在就很痒。”陈明的声音显得有些愤懑,“显然我们这次很有可能破解百慕大三角之谜,他们那个卫星观测到的和赵渺的实验发现的,使我们离答案越来越近。”
“还真是多亏了你……”张添正想反唇相讥,但却被旁边的赵渺死死捂住了嘴巴。
“的确是这样,百慕大三角在历史上因为那些船舶和飞机的失踪案件而臭名昭著,什么引擎和设备通通失灵之类的,把人们搞得心惊肉跳。我想,现在有‘海姆达尔’卫星的数据和芝哥兰岛的存在为基础,以前的海难事件都很容易解释。”赵渺说,“之前知道芝哥兰岛在这片海域后,我也确实想到这点,所以简单收集了一下以前海难的信息,比如著名的马丁水手号、美国19飞行队的五架报复者鱼雷轰炸机、还有更早的黄蜂号、亚特兰大号和独眼巨人号——大致可以发现它们失踪前的最后位置都在我们现在划定的芝哥兰岛范围附近。”
“所以有可能,那些失踪的船和飞机都跑到芝哥兰岛里去了,由于那个维度屏障的干涉,早期的雷达设备无法再检测到它们的信号,就像进入另一个隐藏的世界?”陈明毫不迟疑地继续说道。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理论。”徐倬不紧不慢地回应,“现在我们知道,芝哥兰岛周围有一层高维空间形成的屏障,根据赵渺的实验,我推测只要有两个维度的空间在同一地点叠加出现,就必定会出现翘曲点作为通道连接两个维度,并释放出电磁辐射。芝哥兰岛的屏障上不出意外也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