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翘曲点,而且不止一个。当船舶和飞机靠近这个无形的屏障,它们的轮机、引擎或是其他电子设备在作用,同时还有宇宙射线、地球磁场、甲烷水合物等各种因素干扰,使它们刚好可以抵消电磁辐射,从而进入翘曲点并消失。”
“总而言之,都是误打误撞。但我们这次不同,靠近屏障后,帷幕机器会起决定性作用,它能识别或直接制造翘曲点,使我们主动进入四维空间。”赵渺继续解释道。
众所周知,宇宙整体辐射背景波动是随着宇宙的膨胀,在宇宙时间尺度上缓慢变化的,在纽特市的时空裂缝出现后,人们似乎对观测到类似的辐射现象感到稀松平常。在近层宇宙空间中,高能量的辐射远比人们设想的要多,高能辐射层在赤道附近呈环状绕着地球,并向极区弯曲,这一辐射层的位置是变化的,通常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又被正式命名为磁层。
芝哥兰岛四维空间屏障的发现,对磁层理论做出了有效的补充和解释。内层带主要由质子构成,与粒子加速器原理相似,当这些质子受到洛伦兹力作用或更高能量激发,它们的速度可以瞬间从零加速到接近光速,除此之外还发出超低速电磁波,甚至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意大利科学家曾经用一些无人认领的人造卫星来采集数据,他们发射了名叫BeppoSAX的卫星,该卫星自1996年到2003年工作。当这个卫星通过百慕大三角上方时,明显感受到辐射增强,飞离百慕大时辐射逐渐消失。利用上述的理论,这个现象也得到了易于接受的解释。
两个小时的航程,让人感觉短暂而漫长。到达指定高度后,本次任务的其他先遣运输船都陆陆续续地与“柳叶刀”号速度同步,只使用反重力引擎运行,它们飞行的速度很慢,且每前进五十公里就悬停几分钟。这些巨大的金属船体反射着微弱的阳光,整个船队的阵列就像是一片沉默的远古巨石阵。
“柳叶刀”号行驶在船队最前方,离开佛罗里达州上空后,赵渺示意大家回到各自的座位,因为他们即使要靠近芝哥兰岛海区了。阿方索开始操作使船体高度下降,并启动了帷幕机器和配备的监视系统,这段距离移动地非常慢,所有操作都极其考验耐心。
又过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赵渺眼前的操作面板上出现一个坏了的日光灯般闪烁的红点,这意味着船底的帷幕机器已经开始从周围的磁层中吸收高能粒子进行粒子加速。红点出现几分钟后,蓝色的球形空泡出现在“柳叶刀”号正下方,这表明了翘曲点的开启。
“全体注意,我们现在准备进入翘曲点。”赵渺冷静地对着话筒说,并示意海伦娜时刻注意监视系统上显示的情况。
慢慢地,圆环形的“柳叶刀”号逐渐渗入了一层无形的果冻状空间,从远处看的话,那就像一枚银色的戒指被看不见的力量在半空中被压成薄片。随后到来的其他运输船也纷纷仿照操作进入翘曲点,那些圆柱形的飞船进入时,看起来就像树桩被一层一层地截短。当第二艘运输船触碰屏障时,“柳叶刀”号已经完全进入四维空间,来到“帷幕”的背后。
跨越维度瞬间的感受万分奇妙,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生理上。“柳叶刀”号上的成员都在那个瞬间看到自己身体的断面正不断变换着形状,直到完全进入四维空间,他们才意识到这种感觉是多么不可描述。
翘曲点的背后,是一个不存在遮挡的世界,在这样的四维空间里,可以轻松地一览三维空间的全部细节。海量的信息刺激着人们的视网膜及其后的整个大脑,因为在四维空间,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挡住它后面的东西,任何封闭实体的内部也都是能看到的。
此时,在赵渺、海伦娜和阿方索的眼中,整艘“柳叶刀”号运输船像一幅宏伟的巨画徐徐展开,他们可以直接从船头的驾驶室看到船尾的备用舱室——即使这之间隔着至少五层舱壁。他们能够看到每一个舱室的内部,也能够看到舱中每一个封闭容器的内部;他们看向彼此,发现每个人体内的骨骼、内脏和肌肉一览无遗,可以看到血液在心脏心室间的流动和瓣膜的开闭,与对方对视时,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眼球晶状体的结构……所有固体的断面排列整齐,所有组织的线条自然流动,他们早已被视觉信息的海洋淹没了。
赵渺生怕自己的身体碰到其他人的内脏,当他小心翼翼地扭过头时,发现阿方索已经在这套娃式的无限空间中眩晕过去。他与海伦娜目光触碰,两个仿佛被剖解的人相视一笑,他们都能看到彼此疯狂跳动的鲜红的心脏。但很快,他们的眼前也开始变得模糊,因为人类的眼睛是三维空间的感知器官,它们很难长时间在四维空间中维持功能,如果时间过长,会面临失明的风险。
赵渺和海伦娜尽力适应着在四维空间内的感受,他们很快学会如何碰到对方而不是抓住对方的骨骼,以及如何操控拉杆和仪器而不接触到高压电缆或集成电路——这需要他们顺着一个方向活动,这是一个特殊的方向,它在三维空间中不存在,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根本无法以几何方式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