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雕刻、审美等内容,成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最早的印章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出土的印章为证据。
从我国的印章前身来说,应当源远流长,早在石器时代的岩画,陶器上的图案,到甲骨文的铭刻,影响了印章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汉书·祭祀志》说,自从三皇五帝开始就有了书契,到三王时期,成为民间化的雕文。所以根据出土的实物资料,考古学家认为中国的印章脱胎实际上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这一时期的陶器上的印模、堆纹,以及泥条盘筑法,都是印章的一个前身。
最早印章的用途是上级下达命令等秘密公文的封,为了防止他人拆掉,用绳索捆住公文,然后在接缝处封上一块湿泥,再用印章在泥上打出印记,所以也叫封泥。
印章的制作有铸造和刻凿两种。铸造的多是金属类,刻凿的多是比金属软的如玉石、木质、角牙等。印章由印面、印体、印纽三部分组成,有的没有印纽。印面是表现文字内容的地方;印体是承载印章之主体;印纽是穿绳索容易携带的部分。
印纽的样子多,有鼻纽、龟纽、辟邪纽、龙纽、虎纽、羊纽、马纽、狮子纽、瓦纽、窍纽、钱纽等等。汉代后期官、私印章因为不佩戴在身,不一定有纽,有纽的也成了艺术装饰。
收藏印章的藏者都知道印章的印面不止包含一种文字,从古文字说便有商周文字、东周文字、幕印篆、缪篆、鸟虫篆、悬针篆、蟠条篆、后期缪篆、杂篆;到了现代文字,包含了隶属、楷书、行草、宋体、仿宋体;而就民族文字而言,却又包含西夏文、契丹文、八思巴文、女真文、维吾尔文、满文、藏文、哈萨克文、彝文、苗文。
第四现在最喜欢收藏是各种材质类型手把件,手把件,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放在手中用来把玩欣赏的物件,可以使精雕细刻,也可以是自然随性的器物。所谓的手把件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文玩器型,属于是比较典型的玩物,手把件,言下之意就是手上把玩的物件。当然了,它的材质和造型没有固定的规制。长度大概是在5~8厘米左右,宽度大概是在3~5厘米左右,这样的规格是最适宜把玩的,比较方便一只手把玩,在雕刻方面,要求线条比较圆润流畅,过于精细的手艺,却摸起来恰恰比较扎手,眼难免磕磕碰碰受伤。
手把件的题材,经过雕刻的手把件,我们能够看到其题材是非常的丰富,无论是人物、花鸟、虫鱼等等,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寓意。
手把件的内涵,不管手把件有没有雕琢,我们都把它当成一种工艺品,那么它的内涵相对老说就比较深渊了。它们所传达的是木质本身的一种美,源自纹理与色泽,是承载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造物之能力。
现在手把件,可以说是闲暇时间消磨的物件,也可以说是一种养生的神器,因为把玩手把件,能够带给人们身体很多益处。因为人体的手部拥有很多的穴位,在把玩手把件的过程中,会不断刺激这些穴位,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