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章 多种族浪漫主义隋唐玉器 (4/6)

鸟图案来看,从当时的黄金饰物与玉器上的花卉禽鸟纹多有类似来推论,一般可认为其纹饰是从黄金饰物上传入,所以很有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土的装饰风格。

但是,唐玉上的花卉纹饰当然也有自己的脉络,是中国本土文化的呈现,并非全由西域传入,因为物质文化自然交流的特性,当物与物置于同一时空,相互的渗溶的现象在所难免。

在唐代这般开阔的文化胸襟下,唐代玉花卉的复杂面貌,当然有“中国本土”与“西域”互相交融的现象。

唐代玉器的器型种类丰富多彩,多数与实用和佩戴有关,盛极一时的礼器和葬玉几已消失。唐代玉质实用器皿,有玉杯、玉勺、玉盘、玉碗、玉盒和玉罐等。其中以玉杯最多且形式新颖多变,见者有莲花式、云形、椭圆形、瓜果形等。唐代玉器上的动物造型也突然增多。

除传统的龙、凤、螭外,更有一些写实性很强并具某种吉祥寓意和为推崇伦理道德服务的动物出现,有狮子、骆驼、鹿、象、鹤、雁、鸳鸯、孔雀、绶带鸟等。

唐代玉器中的佛教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是唐代玉器重要的文化特色,其中以飞天为典型代表,是当今所见到时代最早的飞天玉器,是后世同类玉器之源。飞天在佛教中是具有特殊职能的神仙,又称香神或香音神,是浑身散发香气,能歌善舞,给人们带来欢乐、幸福的神仙。

玉飞天造型特征为一体态婀娜柔美,丰腴圆润的女神,身披长裙飘带,祥云托起,手持莲花,凌空飞舞。

唐代宫廷玉器有祭祀礼仪和装饰两大系列,前者主要是封禅用玉册,帝王盖棺论定的玉哀册;后者有玉带板、玉钗、玉簪、玉镯、玉梳背、玉步摇等。

唐代玉器上的纹饰非常有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云纹  是用来表现云朵的花纹,常见的多为两类,一类为多齿骨朵云,云头似为“凸”字形团状,其后有一条须状云尾,云头边沿呈波齿状;一类云头似“品”字形,其后亦带云尾,云头边沿较光滑,云头中部凸出的部分呈梯形,其上有细密的阴刻线。

2.龙纹  唐代带有龙纹的玉饰很多,一般龙头长双角,张口露牙,嘴角超过眼角,颈后有须,下唇留须,龙身满饰方格形鳞纹,背生火焰状鳍,四肢作腾飞状,典型作品为上海博物馆收藏龙纹玉璧。

3.鸟纹  短翅,多呈展翅形,翅尖前翘,排列整齐阴线表示羽毛,丰满健壮,活泼和谐,生活气息浓郁。

4.花草纹  唐代玉器上的植物花草纹,为首次以写实而又具体的形式在玉器上展现,是当时的一大创举,常见的有蔓草、缠枝莲、牡丹、海棠、菊花、荷花等。花卉图案非常完整,花蕾、花叶、花茎一应俱全。

造型与用途

特点:

(1)衣纹、发丝、花叶、羽翎均用平行细阴线。花蕾、动物鳞衣,均用网状细阴线绘就。

(2)所有线纹均用铊琢出,落脚深,中间粗直,收笔细尖,线纹走向非常明显。常见的人纹、花纹图像外缘,都有一条粗弦纹边框,框内地子内凹,在内凹的地子上用浮突及阴线描绘的手法,琢出人纹、花纹、禽鸟纹等图案。

用途

已不用周代的琮、璧等“元器“,目前所知只有禅地玉册与哀册两种。

1,禅地玉册,呈简牍状,多五简为一排,以银丝连贯,册文作隶书。

2,玉哀册是帝王下葬时的最后一篇悼文,是称颂帝王功绩的文辞。玉哀册呈扁平片状,但均较宽长,表面磨平,正面刻楷书文字,字内填金,背后顺序编号。

形象

主要有玉佛和玉飞天两种。玉飞天在传世玉中较多,多作女性形象,其形体可与敦煌壁画飞天相媲美。

装饰

实际都是装饰玉,不过这种高贵的装饰玉不流行于民间,而在宫廷使用,所以我们归入宫廷玉器类,主要有玉带板和玉首饰两大类。

器皿

始见于商代,由于社会及技术方面的原因,直到唐代才有长足发展。唐代的摆饰玉器,实际多半是肖生玉器,形象多为动物形象,其用途则为摆饰用。唐代摆饰玉以人物、动物居多,既有中原人、中原物,更有西域人、西域物。

装饰手法

材料

隋唐玉器在装饰材料上,金玉并用,色泽互补,金相玉质,形成隋唐玉器绚丽多彩的面貌。在玉器上出现黄金饰件,始见于战国至汉代,当时的黄金饰件主要起垂勾之用,如金链串玉佩金玉带钩等。隋唐用黄金饰玉,虽亦起特殊的功能作用,但主要起装饰之用。

图案

唐代玉器在装饰图案纹样上,广泛采用花卉纹,这要比绘画先行一步,因为绘画史上花鸟科的形成要在元代以后。花卉图案非常完整,花蕾、花叶、花茎一应俱全。唐代玉器装饰样的花卉形,有造型与装饰两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61章 多种族浪漫主义隋唐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