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章 传统审美的巅峰宋代玉器 (2/8)

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民间玉雕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皇室贵族,也不完全是士大夫阶层,还有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

宋代所用玉材以和田白玉、黄玉、青白玉占主流,还有地方玉、水晶、玛瑙等。

宋徽宗时,一件集南北两派玉雕技艺的巅峰之作羊脂白玉鹤佛手坠,更是堪称绝世之宝,徽宗挚爱,珍贵无比。该件取徽宗年间偶得的一小块千年罕有的和田冰河深处之羊脂灵玉籽料,集南北两派之高手历时三年而成,一面由北宋代玉器图片说明 派技法雕白鹤,一面由南派技法雕佛手,可称巧夺天工。

宋代出土古玉增多,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周朝、汉代的古玉器大量出土,包括良渚文化玉等出土,朝廷及士大夫热于收集、整理研究,金石学的形成,兴起了一股复古集古玉的热潮,为满足社会需要,宋代仿古玉大量涌现,访古玉的渊源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代也有仿制,但基本上是仿摹同代器形的。

大量仿远古时代造型的玉器是始见宋代,因此,意义上的仿古玉应是宋代开始的。 宋代重视传统文化,加上地下出土的古物增多,兴起了一股复古思潮。从宋徽宗到宋高宗对古物尤其古玉器很感兴趣,搜集很多,封建统治者的这些行为,对宋代考古之风的形成乃至整个社会对古玉器的鉴赏,都产生很大影响。

仿古玉的渊源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但多系后朝继承前朝的艺术风格,大量仿制古代的玉器,始见宋代,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仿古玉应从宋代开始。宋代的仿古玉大量的是仿战国、西汉,也有商、周,但在造型结构、纹饰和工艺上,不完全照搬照抄,与原件相比,仿件造型结构往往更复杂,雕琢也更圆润、精美。

   宋代玉佩饰品种极多,有带饰、佩饰等多种形式,从目前发现的宋代佩玉来看,属璜、环、珩、冲牙体系的古代佩玉已不再流行,而代之如动物、飞禽、花朵、鱼虫等,尤其玉龙、玉童子所占比例很大;玉带饰主要有带板、带钩、束带、提携、带扣等。

   宋代,文人书画兴盛,许多文房用具也成了玉匠们精心雕琢的对象,如“降龙伏虎笔筒”、“青玉兽砚滴”、“白玉荷叶洗”、“青玉牧马镇纸”、“水晶山峰笔架”等。这些玉制文房用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取儿童、禽鸟、兽、瓜果形象作为装饰 题材,成为造型活泼自由、富有文化气质、便于陈设和把玩的工艺品。生活用具或日常用具,种类有盂、碗、盘、壶、杯、盅等。中国玉器,特别是带有实用意义的玉雕制品,从此走上了装饰化的道路。

玉器商品的出现,刺激民间琢玉业的发展,也因此促进了玉器市场的繁荣。玉不再是皇家专用,而进入流通市场,民间琢玉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宫廷高官贵族,也不是文人雅士,而是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因此宋代出现了平民化的世俗题材玉器。从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到北宋得到了兴盛的发展,当时形成一门专琢花鸟形玉器的玉作。

宋代花鸟形玉器与当时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共同谱写宋代艺术篇章。宋代的花鸟形玉器多呈写实风格,花朵、花板、花茎一应俱全。最能反映宋代佩饰玉水平的要推各种雕工精细、形态优美的花鸟形玉佩。

崇文复礼

宋代重文崇礼的风气使得文人的地位有了显著地提高,百姓的文化修养普遍高于前代,文学、哲学、科技、艺术在宋代均有了重大发展。宋玉孔子像:整器以和田籽玉雕琢而成,玉质熟润受赭色沁,孔子面容祥和儒雅,雕刻打磨工艺精湛,中有通孔可系戴。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君子比玉,创立十一德的玉学理论,将忠君爱国和君子礼仪品格都落实在了玉上,以玉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德行和信条。随着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的不断加深,玉器系统的日臻完善,玉不再是简单装饰,不仅表现外在美,更表现人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程度,这是中国古代玉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代理学兴盛,宋代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士大夫们无时无刻不思变法图强,这使得宋朝成为继春秋战国后又一个哲学思想高度发达的时代,成熟于南宋的理学是宋朝哲学的最大成就。理学由北宋五子创立,经南宋朱熹发展成熟,是儒家思想的特殊形式,同时也融合了魏晋玄学、佛、道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到了南宋晚期时,理学已经成为朝廷正统思想,自此支配了中国文化近千年。

宋代五伦图带饰;《礼记·含文嘉》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进而衍生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用自然界的五种珍禽代表五伦,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伦理观与宋代理学家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宋代玉印:以和田白玉雕琢,印坯为南宋时期主流样式,钮的花结是一个“百事吉”,百事吉是宋时非常流行的吉祥纹饰,寓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62章 传统审美的巅峰宋代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