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乾坤骨董集—减地浮雕明清福从天降如意灵芝兰草和田玉子刚牌
很多收藏大家都有几块明清子冈玉牌,有的是清代后仿,子冈牌为明代琢玉大师陆子冈所创的一种新形式的玉牌子,与以前的一面刻的玉牌不同,子冈牌最具有辨识度的是它一面刻字一面刻画的样式,通常一面雕刻绘画,如山水,花鸟,人物等形象,另一面则刻上与之相合的诗句。
再来看子冈牌的形状,明代的子冈牌形状多为矩形,也有少量椭圆形和圆形,外形规矩,造型多较大气挺阔。而且额首只占整个子冈牌的四分之一不到,只起装饰的作用,主要突出正文雕刻内容。额首的纹饰以蟠龙纹和云雷纹为主,也有双龙戏珠、瑞兽等吉祥图案。除此之外,明代盛行仿古,云纹、水波纹、谷纹等也很常见,尽显明代风格。玉石,承载历史的记忆和人类情感的寄托。其中的别样风情往往通过玉石雕刻外形的别致,独特样貌呈现出来。玉石雕刻的外形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
李舞雩来介绍自己收藏一块减地浮雕明清福从天降如意灵芝兰草和田玉子刚牌。收藏这块子冈牌是浮雕和田双面吉祥图案明清子刚牌,雕有福从天降蝙蝠如意及灵芝兰草,这个玉器子刚牌雕工精美,有乾隆工之风。正面雕有蝙蝠从天而降到如意灵芝草,反面雕有兰草丛丛,花开陌上,云头雕有如意灵芝祥云纹,寓意福从天降,吉祥如意,长命百岁,慧聪兰心。玉牌质细腻莹润,包浆厚重。工艺工痕精美。有明清工痕之风。
玉器上“图必有寓,寓必吉祥”其饰纹图案更多地表现在满足人们追求、向往美好生活、平安祈福的心理,饱含民俗文化,顺应人们的赏玉习惯。植物纹有松、竹、梅、桃、灵芝、水仙、莲花、菊花、荔枝、石榴等,分为写实和变形两种,写实植物纹主要是用于寓意图案,而变形植物纹主要是用来作装饰图案。植物纹较少见单独成图,多数是几种植物纹组合成寓意图案,较常见的有四君子、岁寒三友、莲花、桃、灵芝等。
明清玉器额头:主要以中国吉祥图案为主,常用的云龙纹、花卉纹、螭虎纹、蝙蝠纹等。额框:考虑额头的内容,或阳框或阴框,或与吉祥图案为一体。正面的书画:往往以浮雕为主,多刻场景典故及中国吉祥图案。背面的书印:阳刻字为多,字体书写以楷书、行书为主。
在动物纹饰中除了龙、凤等神异动物之外,还大量地出现现实生活中的写实动物,如鹤、鸳鸯、鹅、象、猴子、鹿、狮子、鱼、蝴蝶、蝙蝠、蝉、蟾蜍等。飞禽中最常见的是鹤和蝙蝠,鹤是长寿的象征,它的表现形式多是与松、鹿、桃等动植物一起出现,有时也与人物组合,如与松树组合表示“鹤寿松龄”,鹿与鹤组合表示“六合同春”。而蝙蝠因为蝠与福字同音而盛行,明代玉器上的蝙蝠纹一般不具象,都是采用伸展双翅,不具体描画细部形象的轮廓像,或者干脆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而清代多数都是写实的。
几何图案包括云纹、回纹、谷纹、蒲纹、方胜纹等。云纹是抽象化的云彩,有各种各样的变形,如两端内弯的勾云,S形的卷云,带一尖角的如意云头,带一长线的T形云头,以及花茎样的朵云等等,多数都是作为辅助纹饰出现。谷纹是由商周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演化而来,春秋战国时这种纹饰被移植到玉器上。此外,谷纹还往往伴随着一种网格状的纹饰,被称为“蒲纹”,蒲纹都是作谷纹的底纹。谷纹和蒲纹一般都是在仿古器上多有出现,在明代和清代反映现实题材的玉器图案中则较少出现。回纹比较简单,它的线条组合类似曲别针的样子,又象“回”字,它也是源自于青铜器纹饰。方胜纹是两个菱形叠角相交而组成的纹样,有的则是五个菱形相交组成大方胜纹,据说是西王母的饰物,具有祥瑞的意义。特别是宋代后期,玉器更加世俗化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明清玉器其用料有玛瑙、青玉、白玉等,其中以和田白玉琢制的玉器最为珍贵,这类玉器晶莹、温润、白中闪青,有的呈青白色、青绿色等。这种最为多见的小花片状玉佩和玉牌,有的缀在衣服上佩带使用,有的以金银丝镶在玉发簪上使用。玉牌饰上偶有以蝴蝶蝙蝠如意灵芝兰草纹饰为图案的,这种图案是作装饰而用的。整体图案线条设计极其流畅,动物与花卉之间的图案变幻生动自然,虽然简洁但耐人寻味,充满了匠心。
明清玉器由于玉材的大部分都是以和田玉为主,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以拉丝工为主,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以喜庆吉祥为主,明清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明清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与当时的绘画书法以及工艺雕刻紧密联系,全面继承了前代玉器多种碾工和技巧。并有显著的发展与提高,碾法突出体量感,并追求工笔画功力。其玉质之美、品种之多、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清代碾法,要求严格,规矩方圆,线如直尺、圆似满月,姿角圆润光滑,无论是器物的内膛、侧壁或痕、足等次要部位也一丝不苟,里外均话费大力气,做工十分讲究,镂空尤其重要,足以以假乱真,俏色玉各种色泽组合天衣无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