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7章 —京派叶仲三内画水晶人物鼻烟壶周穆王八骏之逾轮 (1/5)

第07章乾坤骨董集—京派叶仲三内画水晶人物鼻烟壶:周穆王八骏之逾轮

古代人喜欢马,特别是帝王将相,都有骏马宝马天马在身边陪伴,死后都有立碑画像给自己喜欢的坐骑,好的马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象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

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放在李舞雩面前这个水晶内画鼻烟壶,为京派叶仲三的内画水晶人物鼻烟壶,用工笔手法作画于内壁,绘周穆王八骏之逾轮神骏画像,后画翠竹丛丛。款叶仲三。整个画面画面描绘的是是在境界秀丽视野开阔的环境中,画着青毛紫红色的骏马,悠然自得,整个神态高傲,逾轮亦作“踰轮”。骏马名。

传说周穆王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驥、盗驪、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騮、緑耳。”《列子·周穆王》:“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踰轮。”逾轮骏马,豪迈而剽悍的动物,它象征着威武,无畏的精神,但它却被人类所征服,默默付出,当主人需要它的时候,它慷慨以赴,为主人的成功兴奋鼓舞,却不问回报,当主人不满时,它便窥伺人的表情,它一切的行动都为主人的意愿。

叶仲三绘制周穆王八骏内画鼻烟壶,整个内画鼻烟壶马神态造型逼真色彩外貌十分准确生动无不栩栩如生。《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即後世所谓之天马。《山海经‧北次三经》:「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史记‧大宛列传》︰「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这个骏马骏马有中西结合画派,有清代郎世宁风格。

自古以来,马是社会贤良的象征,封建帝王命宫廷画家以马为题材进行创作,寓意着尊重社会栋梁,求贤若渴的殷切希望。周穆王曾经驾驭八匹骏马遨游西方,图写八骏亦有为君主歌功颂德、彰显威仪的含义。这个内画鼻烟壶虽然是采用中国传统的颜料来作画,但在马匹表现上,却融入了西画注重光影的手法,显得立体感十足,内壁所绘的内画鼻烟壶是中国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八骏之逾轮显悠然自得,清雅秀气,画面色墨用笔讲究,继承了中国传统和西洋绘画风格,实乃鼻烟壶之清新精品佳品。整个瓶子为水晶,壶盖为橙黄色宝石材质,壶勺为纯金。

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骏马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和“龙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

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国王,宁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骢,读c#ng,一种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和“照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

古代对马很喜欢,常见古书古画中可见,这是由于马有很强的奔跑和跳跃能力。这一点正是人类所需要的。另外,马的性情比较温顺;它从不主动地去攻击人类和其他动物。我喜欢马,那是因为马儿拥有坚定顽强的品质,有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甘当坐骑的奉献精神,有敢爱敢恨的性格。它忠实于主人,忠实于朋友,更有敢于撂蹶子,勇于进取的精神。八匹不同颜色骏马奔驰在广阔的大地上,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壮美的姿势宛若历尽艰辛穿洋过海的信鸽,宛如暴风雨中勃然奋飞的海燕。仰天长啸,那动人肺腑的马嘶响彻夜空。应和着这悲壮的嘶鸣,四面八方涌出一片杂色的马群,海潮般势不可挡地从冬日苍茫的大地草原上滚了过来,成千上万匹马聚集在一起,呼啸奔腾。长长的马鬃马尾在的流的浮力下飘动起来,一个接一个,一个重叠着另一个,凝成一个整体,飞快地向前推进,那是一幅奔腾的美,力量的美交织在一起的奇异画面。马儿们高扬着骄傲的头颅,抖动着优美的鬃毛,合着这宏大的旋律,在海一样宽阔的草原上翱翔。大地在摇动,时空的概念在消失,这八批奔腾的骏马就是一部历史的缩影,一个悲壮巍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07章 —京派叶仲三内画水晶人物鼻烟壶周穆王八骏之逾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