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乾坤骨董集—木渎竹简:简牍--最古老的图书
我一直喜欢文房喝茶相关文物古玩物件, 我收藏很多和饮茶文房类相关物件,茶盏抹茶碗特别多,喝茶主人杯、花入、花瓶、茶叶罐、铁壶、铁釜也多,文房类是一些笔筒、砚台、笔搁类的比较多, 以前做过销售多年,特别是负责西南西北大区,大部分收藏藏品都是那时收到的,这个木渎竹简是在甘肃武威酒泉收到的,是甘肃收藏家协会一个老藏家家里藏品,他是回民,他主要以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仰韶时期彩色陶罐和战汉明清玉器收藏为主,去过很多次他家淘古玉,收藏过他家一套明代少数民族王侯玉带板,玉带板有少数民族花纹图案,有一次在他家店里来了伊朗和德国几个外国人,手里拿住一些木片和玻璃管装着竹片小管,我一了解是木渎竹简,我沟通马上收藏它们。
竹简木渎是中国古代先民发明的书写载体,它是由竹、木制成的简和牍(小块的竹、木片称为简,大块的称为牍)编连成册制成的。竹简很多人以为是刻写文字,其实我翻阅很多书籍,竹简来看,几乎都是用毛笔蘸黑色的墨书写而成的。
眼前这个批木渎竹简有很多类,有中医中药,有记事类,还有法律律典类,很杂,我整理一下,分了几类,这个竹简是给王供写律典之一,一根有十四十五个字,书写字体一般是汉隶书,查询资料,自上古结绳记事,便有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印迹。随后,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金鼎、竹木、绢帛,以及纸张上薪火相传,历史的脉络也渐为清晰的展现出来。而其中的竹木简牍,作为纸张普及之前文字传承的主导形式,绵延了殷商直至魏晋的千余年历史。在中国文字承载形式的更迭演变中,占据了长达一半以上的悠长岁月。
汉字的写法也与书写于竹简的特点有关。汉字中的许多象形字都出现了竖起的形变,绝大部分的动物字汇,比如马、豕,本来应当四脚着地的却“竖”起来了,这是很不符合这些动物一般自然状态时的形象,造成这种情况实际上与竹简为主要书写材料密切相关。
木渎竹简简牍的出现,使人类告别了甲骨金铭上的刀耕石刻,更因其无论在取材还是使用上的优越性,使得文明的教化空前普及于社会大众,中华民族进而步入了辉煌的历史新时期。因为简牍,有了诸子百家、争芳斗艳,有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因为简牍,有了韦编三绝的勤奋,有了学富五车的博学;因为简牍,有了风骚尽领的诗经楚辞,有了千古流芳的史家绝唱;因为简牍,才有了今日中华的全面复兴!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木渎竹简制作过程:
现代:裁、煮、烘,切竹,刮青、书写、钻孔、编。古代:裁、切、烘(杀青)、书写、钻孔、编。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典籍、文书等文字载体的主要材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简牍几乎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纸张发明后,竹木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直至东晋末年恒玄下令,简牍制度方告结束。
《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晋荀勖《序》:“汲县民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勖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宋人书帖犹用竹简》:“南宋初,士大夫书翰犹用竹简。“
胡适《叔永书》:“正如古人用刀刻竹作字,后来有了纸笔,便不用刀笔竹简了。“
清陈梦雷《作书友人投笔志恨》诗之一:“我志原何许,逢人却乞怜。是非留竹简,方寸付苍天。“
我喜欢古玩也是和我学习成长有关,喜欢古玩是受我的上级一位台湾人有关,一接触他收藏很多黄花梨笔筒,而且不是刻画雕花,一定是有鬼脸图案,收了很多,现在想想这些前二十年东西几百现在都是价值不菲,第二他喜欢收藏紫砂壶,有过千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