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大游艇 (2/3)

那绝对是世界轰动,可问题是我说真的没用。”

他犹豫了片刻,语带恳切的道:“要不,您把这件转给我?价钱好说。”

“您打算出多少?”

“五十万。”

开什么玩笑!赵新心说这要是真的,老子亏大了!

他面带微笑摇了摇头,问道:“董老师,我还是想通过拍卖处理。”

董专家无奈的叹口气,说道:“那我建议您去做个‘打胎’,拿到确切的年代鉴定。不经过这个程序,不管是收藏界还是拍卖行都不会认的。”

“打胎?”赵新心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董专家见这位是个棒槌,便解释说所谓的“打胎”,学名叫“热释光法”。这里面的道理就是一件瓷器在经过一千度以上的高温烧成后,胎体里原有的微量元素就会趋近于零。而后随着年深日久,瓷器又会从自然界吸收微量元素,时间越久,吸收的就越多。“热释光法”就是通过取样检测胎体里的微量元素,然后再除以时间系数,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年代。

不过呢,“热释光法”会对瓷器造成损害,而且是不可逆的。它需要在瓷器底部钻取两个直径4mm、深度5mm的圆柱形取样点,一份检测,一份备用。之后要对圆柱形进行切片,对每片进行热分析。虽然取样一般都会从足底取,可由于造假瓷器往往会用真足假体,所以就只能从胎体下手,由此也令拍卖价格受影响。

目前全世界热释光检测公信力最高的是牛津鉴定公司,香港虽然也有一家做瓷器检测的,但只能提供初步判断--即100年以内或100以上两种结果。至于国内的鉴定机构,不提也罢。

听完董专家的介绍,赵新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如果这件笔洗是真的,那它值多少钱?”

董专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委婉的道:“如果是高丽青瓷,品相这么好的,市场参考价么......二三十万。”

赵新追问道:“我是问宋汝瓷。”

董专家呵呵一笑,说道:“这么说吧,去年‘乐从堂’在苏富比拍下了一只宋汝瓷笔洗,比您这个器型小点,2.94亿。”

赵新听的眼角直突突。要是真能卖这么多钱,那还挖啥金子!

不过他转念一想,另一时空还有一堆嗷嗷待哺的流民等着他,还有那么多没被发现的金矿,不挖他个七八九十吨的话,于心难安啊!

董专家和朋友走了,临走前还留了牛津鉴定公司在国内代理点的联系方式。赵新前脚把人送走,后脚就拨打了电话。谁知对方告诉他,要想鉴定,必须要预约,然后亲自带着东西去英国或是国内的授权代理点取样。

为了不耽误时间,赵新决定飞趟伦敦。要知道他手里的那批瓷器里,同样类似的还有七八个。如果在国内取完样再寄到英国,等鉴定结果出来都猴年马月了。

说干就干,赵新立刻着手办理前往英国的旅游签证。因为签证办理的时间最少需要一到两周,期间他又不放心的回了趟岛国,给利吉那帮人送了一批粮食和生活物资。

当赵新登上飞往英国的航班,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他下了飞机连酒店都没找,直接打车前往牛津大学文物古董检测鉴定研究所。因为提前做了预约又多付了一笔不菲的加急费,鉴定研究所很快就开始对笔洗进行了取样,然后就是熬人的等待。

两天后,结果出来了。看到鉴定书上的结论,赵新欣喜若狂,那只笔洗的烧制时间,竟然真的是北宋晚期。

接下来,他又马不停蹄的飞往香港,直接找到了一家极负盛名的拍卖行。对方的客户经理在看到牛津鉴定公司出具的鉴定书后大为震惊,立刻找来公司的几名资深鉴定师,初步确认了这件作品的真伪。又过了几天,国内闻讯的几名陶瓷专家和学者陆续抵达,再次对笔洗进行鉴定。

不过几位专家都对鉴定报告上得出的时间百思不得其解,整整比北宋末年晚了两百多年。难道汝窑在北宋末年没有被毁,一直延续到了金代晚期?

不能够啊,史书上不是这么说的!

好吧,由于笔洗是赵新从十八世纪晚期带回来的,所以时间上就差了两百多年。这一状况让几位专家困惑不已,可牛津大学的鉴定报告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所以众人最后判断也许是存放地点有什么问题,影响了瓷器对外界微量元素的吸收。

经过两天激烈的讨论,专家们最终达成一致,这件笔洗就是宋代的传世汝窑。

消息一出,整个文物圈轰动,各家媒体纷纷报道。还不等拍卖行和赵新签署委托协议,就已经有收藏家找上了门。

虽然拍卖行方面希望先搞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预热,然后再登陆秋拍会,可赵新并不同意。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汝瓷,需要预热吗?需要吗?

拍卖行的负责人对赵新的坚持很是无奈,最后给出的方案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