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饥荒的有效手段。
谁知消息一出,农民还没动呢,反倒是武士和町方的官吏先上了。他们雇佣大量的车马和人手进山砍伐,使得原本为了救济农民而出台的政策,完全失去了效果。
(看到这儿也许有人会想,可以进山打猎么。不过很可惜,江户时代的弘前藩有个特殊政策,名为“兽害対策”。为了防止农民被猛兽袭击,津轻家曾派出大量武士,进山猎杀熊、狼、野猪等,好多无害的鸟兽也跟着倒了大霉。由此使得当时津轻半岛上的野生动物减少到几乎灭绝。)
到了这个时候,毫无活路的弘前藩农民开始了举家逃亡,不少大鳄村的村民也加入其中。
仅在八月下旬,有超过三万名饥民强行越过关所,逃往临近的秋田。没错,就是出产秋田犬的那个秋田,隶属久保田藩,现任家主是佐竹义敦,佐竹义宣的后代。
利吉也想跑,不过那会儿他爹已经饿的就剩一口气了,走都走不动。天性淳朴的他不忍心抛弃父亲,就只能熬着。
一周后,当他把饿死的老爹匆匆掩埋,准备带着老婆志乃加入逃荒大军时,大鳄村已经是十室九空,只剩了一些老人在苟延残喘。
就在此时,一则消息传来。五天前,藩厅在和德町(弘前城西南的一个大町,后来和弘前城下町合并为弘前和德町)建立了“施行小屋”,对饥民放饭。
等利吉带着老婆赶到的时候,好家伙,人山人海啊!不光是各村的饥民来了,贫困的城下町居民也是蜂拥而至。然而因为来的人太多,放粮政策仅实行了十天就维持不下去了,只能关停。
藩厅的意思是让饥民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问题是都知道回去就是个死,所以好几千人就那么坐着,谁也不走。
没办法,藩厅只得在桑树町重新建造了名为“非人小屋”的救济点。跟前次由足轻管理不同,这回是交给乞丐头管理。饥民每人每天只给三勺烂米,早晚两顿粥。
“勺”在德川幕府颁布的《尺贯法》里属于容积单位。最大的是石,最小的是勺,一石10斗,一斗10升,一升10合,一合10勺。按照后世的公制算,一勺仅有18毫升多一点,以大米来说,差不多就是18克。
把赈济的地方叫“非人小屋”,又把管理权交给了乞丐,等于是把从农村脱落的农民视为非人,也就是部落民,简直太侮辱人了!
要知道江户时代的部落民连狗都不如,非人么,连人都不算。假如一个农民和部落民吵架,前者一怒之下把后者杀了,官府都不受理,死了也是白死。
所以对绝大多数饥民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加入乞讨组织。也正是因为如此,仅过了一天,聚集在和德町的两千多饥民就纷纷离去,仅剩了二三十人。
利吉和志乃一合计,此地不宜久留,他们打算去秋田。于是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开溜了,连早上的那顿粥都没喝。
夫妻二人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天色已是中午,饥肠辘辘的他们已经是连连打晃,头晕眼花。没辙,利吉就搀着老婆来到路边的一块大岩石下,打算喝口水歇歇。
谁知刚坐下没一会,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飘进了利吉的鼻子。
“肉!”
两口子眼睛一亮,想都没想,寻着味儿就钻进了路旁的树林。
这片林子属于弘前藩大名津轻家的自留地,平时老百姓不能轻易涉足,砍柴打猎更是不允许,所以林木茂盛。而像利吉所在的大鳄村旁边的小山丘,早都被砍的光秃秃了。
当利吉夫妻手脚并用的穿过一片茂密的灌木丛,终于发现了香气的源头。只见在几十步外的一棵松树下,一个身形高大的人侧对着他们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正在烹制食物。
在那个人的面前,放着个如同小桌子一般的黑色矮架子,上面也不知放着什么东西,冒出悠悠的青烟,偶尔有几滴油脂掉落,发出“滋滋”的响声。从散发出来的香气,利吉觉得架子上烤着的是鸡肉。
后世很多人都有个误解,那就是古代日本人除了吃鱼类和禽类,其他肉类都不吃。其实不然。
从公元九世纪到十九世纪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古代日本官方虽然多次发布禁止食肉、禁止杀生的条令,但民间的肉食记录仍然随处可见。
比如在九世纪中叶成书的《玉造小町壮衰书》里就记载,当时被称为美人女歌手的小野小町,就是一个喜欢吃鸡、熊、兔、鹿肉的肉食系女子。
最能说明古代日本人偷偷吃肉的事实,是十六世纪西班牙传教士弗朗西斯.泽维尔的笔记。此人刚到日本的时候,被官方告知“日本人不喜欢杀生,所以不吃肉”。
然而天长日久,泽维尔发现自己被忽悠了。日本人特么哪是不吃肉啊,他们不光吃鱼类和禽类,还会吃野猪、熊、野狗、猴子、猫,只不过没人敢吃牛肉和马肉罢了。
民间都如此,那些大名藩主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