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深夜问心(二) (1/3)

赵新接过志乃递来的热水,轻轻喝了一口,没有接话,他知道胜三郎还有话要说。

“我从近江一路南行,要不是因为财物被盗,可能也就早早离开了江户。

可也正是因为我在江户停留的几个月里,看到了灾情爆发后,那些大商人们开始哄抬米价,许多人一天的工钱连一升米都买不起。这是为什么?!

等我决定来陆奥,救助灾民后,一路上我又看到了那些大小藩主们依然在拼命压榨领民,根本不管农民的死活。那些农夫已经倾家荡产,可代官们仍在逼迫他们交出足额的年贡。

我不明白这世道究竟是怎么了。自从被您救了之后,我就止不住的想这个问题。”

胜三郎面带痛苦的摇了摇头,双手握拳狠狠的攥着,骨节被捏的咔咔做响。

“《五轮书》上说,‘武士之道就在于主宰他手中武器的力量。’可我手中的刀,如何能去主宰那些大商人,如何……如何能去逼迫那些藩主和老中们开仓救济呢!”

赵新看过《五轮书》。其核心其实就是讲时机的运用,以水的灵活多变为质,攻势如火,随心所欲的控制斗志来战胜对手。

日语中的“兵法”专指剑法,用兵之道称为“兵学”。然而《五轮书》的内容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格斗,所以才会在后世被称作“世界三大兵法书”。

不过在宫本武藏的思想体系中,还是认为武士修炼兵法的终极意义就是要通过修行,为主公获取力量和名望。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里学武之人唯一的进身之道。

说来说去,找工作吃饭最重要。古人学武可不是为了健身,那是门谋生的技术!

胜三郎抿了抿嘴唇,继续说道:“我思来想去,终于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就算兵法天下第一,也无法拯救所有的饥民。而经过了这次的骚乱……”

说到这里,他苦笑的指了指自己头上包扎的伤口。

“宫本武藏当年在一乘寺决斗,一人对四百人且能杀出重围。而我的武艺连这场小规模的骚乱都无法制止。我想问大人您的是,营地里的这一百多人,大人您究竟有什么打算?下一步您想怎么做呢?”

赵新明白了,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在经历了诸多苦恼和挫折后,对自幼学习的武艺和知识失去了信心,对之前树立的人生目标起了怀疑。

“胜三郎,你要明白十人敌、百人敌连自己都救不了,万人敌才能救世!”

赵新随口而出的话让胜三郎眼睛猛的一亮,他跪伏在赵新面前道;“请大人教我!”

赵新摩挲几下后脑勺,心说这事越搞越大了,要不马上闪?

他心里虽然这么想,可嘴上却道:“按说是有几个地方可以去,但需要乘船渡海才可以。”

“坐船?渡海?”胜三郎有点懵,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

赵新没敢对胜三郎说明未来会发生的那些事,他只能说道:“在我看来,这场饥荒将会持续很久,最少要五年才能缓解。”

他犹豫着停顿了一下,缓慢而沉重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帐篷内的空间:“会死上百万人。”

“什么?!”胜三郎大吃一惊。一旁静静的听着二人对话的利吉、志乃、还有万造的老婆也被骇住了。

“五年?!”志乃大惊。

“您是说百万?!这,这怎么可能……”胜三郎大惊之下,高声喊了出来。

历史上发生在岛国的这次大饥荒,史称“天明饥馑”。这次灾荒,在后世也被称为“冰火地狱”,其惨烈程度几乎可以说是空前,甚至比日本历史上那些持续多年的战乱还严重。

永寿年间的源平争霸,承久之乱的朝廷倾覆,建武延元的南北交攻,战国时代的诸侯争霸,这些虽然也令天下生灵涂炭,白骨如麻,可比起“天明饥馑”造成的死亡人口,实在不值一提。

比如作为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的八户藩--就在青森的东南方向,是个表高两万石、内高仅有四万石的小藩,人口不过七万,但却饿死了三万多人。

多年后,藩厅将饥馑期间搜集的各种史料集结成册,名为《天明卯辰簗》,其内容触目惊心,读后让人脊背发凉:“......大约在这个时候,人们杀人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大量的骷髅散落在各处,仅在一处就发现了三十八颗头颅……”

如此史无前例的大饥荒,整整持续了六年,全日本光是寺庙在册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就有九十万。再加上那些不计入统计的秽多非人,总计死亡人数高达上百万。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岛国进入了幕末时代。

看到胜三郎惊愕的表情,一句“不如反了他娘的”在赵新嘴边徘徊半晌,还是被他忍住了,没说出来。

就岛国现在这个鸟样,谁接盘谁傻帽儿。收益成本严重不匹配!占了这片地,拿什么养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