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9章 姐弟俩争宠 (1/2)

刘冰玉在生下儿子后不久,就离开了学校,成为小队里的记工员。

在那个年代的生产队里,女性记工员的工作至关重要。

记工员首先要熟悉队里的每一位社员。每天清晨,她会拿着记工本和笔来到生产队集中的地方,比如打谷场或者生产队仓库前的空地。当社员们开始一天的劳动时,她就要认真观察每个人的工作内容。

如果是在农田里干活,她会记录谁在耕地、谁在播种、谁在除草等不同的任务分工。对于耕地的男社员,会根据耕地的亩数、深度以及耕地质量来确定工分;而对于除草的女社员,就会考虑除草的面积和效果。比如,一个熟练的女社员一天能高效完成一亩地的除草工作,质量又很好,就可以记相应的工分。

在收获季节,记工员的工作更加忙碌。她要记录社员收割庄稼的数量和质量。例如在收割小麦时,她会记录每个社员收割了多少捆小麦,有没有遗落麦穗等情况。捆扎得又快又好、收割面积大且浪费少的社员就能得到较多的工分。

除了田间劳动,她还要记录从事副业生产的工分情况。像有些社员被安排去饲养队里的牲畜,记工员就要观察牲畜的生长状况来确定工分。如果负责养猪的社员把猪养得膘肥体壮,繁殖情况也好,就会给予合适的工分奖励。

到了晚上,记工员要仔细核对一天的记录,确保每个社员的工分都记录准确。然后将当天的记录进行整理,统计每个社员在一个阶段(如一周、一个月)内的总工分,并且定期将这些信息公布在生产队的公告栏上,让社员们清楚自己的劳动所得情况,接受大家的监督。如果社员对工分记录有疑问,记工员还要耐心地解释说明。

刘冰玉已经上过高中,后来学戏,结婚后就在学校教书,可以说,一路走来,总是和文字打交道,大脑不断记忆,不断刺激大脑。

对于记工员这个工作,她做起来得心应手。

世和的老房子只有三间东厢房。世和的父亲本来继承了四合院的,因为赌博,输掉了大部分房产,只留下了东厢房。

在当年,东厢房土房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

这种东厢房一般位于院子的东侧,坐东朝西,与正房相对。它的位置布局往往和传统的农村四合院理念有关,在整体的院落布局中有自己独特的功能。

从结构上来看,墙体是土房子最显著的特征。大多是用泥土夯筑而成,人们从田野里取土,加入适量的麦秸、稻草等纤维材料,增加泥土的韧性,然后用特制的工具夯实,一层一层地筑起来。墙的厚度较厚,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屋顶通常是三角形的坡面。先用木头搭建屋架,一般是比较粗壮的梁木横跨在两侧的墙体上,作为主要的支撑结构,再在梁木上安放椽子,椽子的间距较为均匀,上面会铺上厚厚的芦苇席或者高粱秸编织成的箔。最后,用和好的泥覆盖在上面,泥里有时也会混合一些碎麦秸,以防止干裂,形成厚厚的屋顶。这种屋顶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房子的门窗比较简单。门一般是木制的,有的是单扇门,有的是双扇门,用简单的木闩来锁住。窗户相对较小,窗框也是木制的,有的糊着白纸,能够透进光线,有的还会安装一些简单的木栅栏。

东厢房内部空间一般不大。地面有的是夯实的土地,条件稍好的会铺上一层砖。屋内的摆设也很简单,可能会放置一些农具,如锄头、镰刀等,还有一些生活杂物。在角落里,会有一个用土坯或者木板搭成的简易床铺,床上铺着简单的被褥,供人休息或者存放东西。

因为结婚,世和一家住在最南边的房子里。世和的母亲和弟妹住在北边的房子里,在最北边又搭建了一间小厨房。

在小厨房里,世和的母亲,也就是刘冰玉的婆婆,在烧棉花杆的时候,就会揪下来一些残存的棉花桃,没有采摘干净,或者还没盛开成为棉花,但是这些棉桃里有洁白的棉花,比较结实,掰开后,摘出来棉桃,晒干后,也能作为棉花销售。

浩楠一岁多,这样的小男孩那简直就是一个萌化人心的小天使。

他刚学会蹒跚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就像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小脸蛋胖嘟嘟、红扑扑的,仿佛能掐出水来。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如同黑宝石般闪亮,总是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世界。

笑起来的时候,嘴角上扬,露出几颗刚刚冒头的小乳牙,那纯真无邪的笑容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

他的小手胖乎乎的,总是喜欢紧紧地抓着自己心爱的小鸭玩具,不肯放手。有时候,他会咿咿呀呀地说着只有他自己才懂的语言,那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当他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会伸出小手,眼巴巴地望着你,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和期待,让人忍不住想要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这个一岁多的小男孩就是浩楠,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无尽的可爱与童真。

他的姑姑对他爱不释手,总要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