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妹。”郑元朗抢在荀卿染前面行礼,荀卿染也跟着行了个礼。
“之前在花园里,实在是太匆忙了,没来得及招待三姐姐,还望三姐姐不要介意。”
荀卿染连忙道,郑元朗救了她一命,她心中也是感激的。
郑家豪富,唯独郑元朔的老爹这一脉,混得风生水起。郑元朗之父,不过是靠着哥哥,才有了点身家。郑元朗因为从小没了父亲,所以很早就接管了家中的生意。他虽然年轻,但做事很有经验,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一次,方姨妈让他把郑元朔带到了颍川。再加上方氏的寿宴在即,他也不急着走,留了下来,一边打理着郑家的产业,一边等待着方氏的寿宴。
“站着不方便,你过来吧。”
角门中有一个木架,木架下有一张椅子和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把茶壶和一只茶杯。守在门口的卢婆子不知所踪,只有郑元朗身边的一个叫来西的小丫鬟服侍着。
荀卿染犹豫了片刻,看着郑元朗一面红润的面庞,似是想到了什么,点头道:
郑元朗和郑元朔,虽是堂兄,却没有半点相似的地方。郑元朗面容俊美,五官狭长,双目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个江南读书人。他的身材并不矮小,反而很高很直。
他虽是做生意的,但言行却颇有几分文人的味道。待人也是彬彬有礼,与郑元朔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他和荀卿染虽然没什么交情,但对他还是很客气的。所以荀卿染看郑元朔不顺眼,也不会记恨他。
“这些都是刚进的,我还没有来得及用呢。这茶水还是新的,是镇上店铺里新进的龙井,你可以尝尝。”郑元朗让来喜打了一壶水过来,给荀卿染泡了一壶。
来喜将另一只盒子递了过来,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碗白水蒸何首乌。
“我是从郡城过来的,路过古玩店的时候,看到了这首歌。我记得染姐喜欢吃,就给她买了一些。我本来打算到了之后,第一时间就给你送过去的……幸亏是用保温饭盒盛放的,这会还有些热乎,染妹妹可以趁热乎试试。”
荀卿染看了郑元朗一眼,这丫头向来不会在别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喜好。郑元朗又是如何得知她喜欢这首歌的。对,就是那一天。她进了方氏的房间,迎面碰上了同样来见方氏的郑元朗。方氏见郑元朗不过是说了两句,也就没有让这些女孩子们退下。那时候,这首诗正好在桌子上,荀卿染看得如痴如醉,一口气吃了两口。
两日后,郑元朗又给他送来了一个箱子。荀卿染也没太当回事,毕竟郑元朗给的可不止她一份,还有方氏等人。接下来,郑元朗又给了他两次,结果都是一样。
荀卿染忍不住再次望向郑元朗,却正好与郑元朗对视。荀卿染没有说话,郑元朗的脸已经涨得通红。
荀卿染之前在海棠园里,就吃过两个何首乌,这是何首乌做的。此物虽好,却不可一次性服用太多。但见郑元朗一片好意,荀卿染也就顺手夹了一片,放在嘴里尝了尝,还真有点暖。
“染姐,我哥,呃,如果有什么冒犯之处,我代他向你道歉。”
所以,他是来帮郑元朔的?荀卿染将手中的点心放了下来,侧耳倾听。
郑元朗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
“我们,我们,我们不是一类人。”
荀卿染:“哦”
“染姐,你!”我,我要在这里多呆一段时间,以你对我的了解,如果你遇到了什么麻烦,可以告诉我。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能耐,不过,让我帮你做点什么,我一定不会推辞的……”
郑元朗的话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但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却是有些……荀卿染的反应也不慢,他下意识地低头看向四周。来喜和宝珠离得太远,根本就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桔梗就在她身边,也许听见了,但并不妨碍她。
“天色已晚。多谢朗大哥的茶水点心,还请大哥赏赐。”说完,荀卿染便站了起来。
郑元朗赶紧跟上,“好,小弟不方便入内,就先告辞了。这首《乌糕》,还请姐姐收下。小妹已经厌倦了,拿去给下面的人送点礼物,也是好的。另外,我还给你准备了一袋,你想要什么,就拿什么。”
荀卿染推辞了几句,最终还是接受了。
“染姐姐,你是从西府带回来的吗?看起来很漂亮。”
荀卿染点了点头,刚才离开海棠园子的时候,小棠给她摘了几朵,让她带在身上。
“郎君若是喜欢,便取几朵来插在花盆里。”荀卿染拿起一根红色的,一根白色的,让珠子递给郑元朗,郑元朗连声感谢。
等他们三个人都走了,郑元朗捧着那根海棠枝愣了会儿,吩咐来喜收拾好桌子上的茶壶,自己则去喊卢婆子过来守在门口。主仆二人出了门,上了回郡城的马车。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朵。”郑元朗坐在马车里,微笑着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