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回 未若离愁两叶跹 (1/1)

人间四暮寒秋,念涯千恨登楼。一语苍生漫愁。青沙湿袖,月离更尽难休。是夜绵绵未歇,由此般吟唱来,又叹道:“劝君莫做痴騃人,辜负有限身。劝君莫醉金缕魂,把酒当歌一片真。劝君莫入婆娑门,未若春宵花落痕。劝君莫为初醒辈,朦胧之中有乾坤。雨霭三重思酒暮,烟纱九段忆庐霞。今当破闷泥开,甲坼万物来,唯莘莘以博曰自在。”适寻村中长,析发鸿儒之愿,就惊淩凤济之才,备受公称。

集众善之资,越笼霓之山,出红瑶地也。来至怡州之南,雅香润水之地,心醍旷叇。及晏华之学堂,奉求识之财,乃可入也。

先生问名,告曰子木。先生问志,乃道:“吾本遥野之民,幼敬福枭之杰,自当奋发克毅,勤勉学之。凭此之心,独为登室。今晓天外之天,恐己之不足,故千里而承此愿。”先生笑道:“若汝贤开慧达,吾愿不取分文。”查子木闻言甚礼,乃随先生入。

初见同窗,人皆厌其穷酸,皆不愿与之共列。先生无奈,纳以后置。因后置多顽劣,实不忍良木朽栖,适于前列女学子旁。三日之后,先生观查子木不悦,问其何故哉!免言。再之一日,众女学子道:“先生,子木同窗身上有味道,能不能让他换个座位。”先生诧然,未碍于业,遂讲授。

于学三载,人皆欺其矮小,子木从未有怨。甚有先生之子,行思卑陋,聚恶相辱,子木有谅曰:“其子尚不可教,何德以育人哉!吾与众君皆为陌路,是哉离也。再者,今之育学皆教人以智,不通之以德,与走兽何别乎?此途非君途,是哉离也。”查子木将离之时,泪由诸子戏。殊不知那是失望之坠,离别之珍,从此永不相见。

回望学堂之门,乃念出师表之问,是于众不知之时,君则葩然,想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果别之日,信然命也,方畏天地。

子木未归红瑶,欲从凡俗之流,乐在无忧,乃为力下计。始以勇朅为膺,久而觉之索然无味,渐衍愁苦。加之人心勾梁角设之态,甚为倦恹。故而远世尘,复所来兮,不愿再出。

村人有问,子木语之故,叹然罢散。近及三月,酣寐无寤,颠倒无日月。盖逮半岁,终自笑曰:“吾心本在己,岂可托于人哉!既无君之途,那便信然使之成路,何必自缚囹圄。”潜修诸典,三岁乃悟命道。加研方术之学,以备志后。

子木欲究天地真学,除耕食生常,终日不踏户,村邻皆认其疯心,不敢冒然登慰,有曰:“子木虽不与人言,但衣食正常,我们还是不要打扰他。”又有曰:“唉!你看他蓬头垢面,可怜的孩子呀!”

及年二十,正岁之秋,子木于榆下卧,望着坠下的枯叶,笑道:“亲情去也,世情无也,君当何去也?”他接执两片浮,释之双手,复笑道:“未若离愁两片跹!及心之有天地,那便向心之天地去。”他将脸庞靠在树根上,入了舒柔之梦。

梦里不在媕娿,是霜雪犁春,兼怀卿子。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