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刁难与化解 (1/2)

自苏璃于朝堂之上郑重提出改革主张,日子便似表面平缓、水下却暗流涌动的湍急河流。尽管她的改革思路获皇帝投来几缕认可的目光,可这星星之火,还远未形成燎原之势,反倒招致以右丞相为首的保守势力如饿狼扑食般疯狂反扑。

每日晨曦初露,苏璃踏入朝堂之际,便能敏锐地捕捉到那一道道如芒在背的目光,那种感觉,就像孤身一人置身于无形战场,周遭隐匿着无数虎视眈眈的敌人。右丞相及其党羽,恰似潜伏在暗处的狡黠猎手,时刻绷紧神经,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动致命攻击的时机。他们时而在朝堂之上肆无忌惮地刁难,抛出各种刁钻古怪、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妄图让苏璃在众人面前出尽洋相;时而在皇帝耳畔低声进献谗言,添油加醋、极尽诋毁之能事,处心积虑地妄图削弱苏璃在皇帝心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影响力。

这一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压抑得让人几近窒息。苏璃一如既往,神色平静地站在朝臣队列之中,可她的内心却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犹如绷紧的弓弦,深知每一次朝堂议事,都极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激烈交锋。

右丞相李丰,今日身着一袭肃穆的黑色朝服,愈发衬得面色阴沉如水。他手中捏着一份奏折,动作缓慢而刻意,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他的脸上挂着一抹若有若无、充满嘲讽意味的冷笑,目光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刃,直直地射向苏璃:“苏大人,”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悠悠回荡,带着浓浓的嘲讽,“你提出的改革方案里,关于精简官僚机构这一项,臣实在是难以理解。”他微微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仿佛已经提前看到苏璃被问得哑口无言、窘迫不堪的狼狈模样,“你可曾想过,这一举措会让多少官员一夜之间失去官职?他们又该何去何从?你这难道不是在蓄意制造混乱吗?”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像被投入一颗石子的湖面,泛起一阵轻微的骚动。那些平日里紧跟右丞相步伐的官员,纷纷如同应声虫一般点头附和,脸上毫不掩饰地露出幸灾乐祸的神情,仿佛在欣赏一场精彩的闹剧;而那些暗中支持苏璃改革的官员,则面露担忧之色,眼神中满是关切,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苏璃,在心底暗自为她捏了一把汗。

苏璃心中对此早有预料,面对右丞相这看似犀利的发难,她表现得从容不迫,神色镇定自若,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她先是微微欠身,向着高坐龙椅之上的皇帝恭敬地行了一礼,动作优雅而得体,然后缓缓转身,正面朝向右丞相,声音清脆响亮且坚定有力:“丞相所言,苏璃心里明白。”她的目光如同一束明亮的光,扫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个人,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仿佛在向众人宣告她对这场交锋的十足把握,“但如今我朝官僚机构臃肿到了极点,人浮于事的现象极为普遍,令人痛心。许多官员每日无所事事,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尸位素餐,不仅白白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俸禄,更严重阻碍了政务的正常推行,使得政令难以下达,百姓的诉求难以得到回应。”她微微皱起眉头,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仿佛看到了国家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长此以往,国家的根基必将受到严重的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精简机构,其根本目的绝非是要让官员们失去赖以生存的生计,”苏璃的声音愈发坚定,掷地有声,在朝堂上久久回荡,“而是要让每一位官员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出自身真正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她微微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穿透重重黑暗,照亮改革前行的道路,“对于那些确实有能力、有抱负却因机构精简而暂时没有合适职位的官员,朝廷完全可以另行妥善安排,为他们量身定制系统的培训机会。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素养,从而在更合适的岗位上更好地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祉。”她的话语充满感染力,仿佛在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如此一来,不仅能大幅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让政务得以顺畅运行,还能让官员们实现自身的价值,收获成就感与荣誉感,岂不是一举两得、皆大欢喜的好事?”

苏璃的这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有理有据,仿佛是一把把锐利的剑,精准地刺中了问题的要害。朝堂上众人听闻,不禁纷纷暗自点头,内心深处对她的应对之策暗暗佩服。那些原本不假思索便附和右丞相的官员,此刻也不禁陷入了沉思,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心中开始重新审视苏璃的改革主张;而支持改革的官员们,则眼中闪烁着兴奋与认同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改革成功的希望曙光。右丞相李丰的脸色却愈发阴沉,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奏折,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显然是被苏璃这出乎意料的精彩回应打得措手不及,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怒。

然而,右丞相李丰岂是轻易言败之人,他怎会就此善罢甘休。他冷哼一声,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怨愤,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决绝,继续发难:“那你所说的新税收制度,更是荒谬至极,简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