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的车轮的。
字幕浮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而随着黑暗彻底霸占整个屏幕。
金碧辉煌的维也纳从黑暗背后拉开帷幕。
......
维也纳会改变希特勒。
它很重要。
而发生在这里的事情。
更加重要。
方源开始思考。
要如何去描绘出希特勒在这里是如何被改变的。
沉思片刻之后。
他暗道一声。
“有了!”
视线重新聚焦。
方源的双手再次放在键盘上。
......
【维也纳,享誉世界的音乐之都。】
【同时,这里也是奢靡生活的中心。】
【城中宅邸,星罗棋布,一掷千金的宴会每日举行。】
【得益于父亲留下来的家底,希特勒的生活很阔绰。】
【于是在他眼里,他所能看到的维也纳是锦绣繁华、纸醉金迷的。】
【他喜欢在晚上穿着华贵的衣服,去剧院里看瓦格纳的戏。】
【瓦格纳,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德意志作曲家,是德意志歌剧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人物。】
【希特勒是如此的喜欢这个德意志民族的作曲家,一如他热爱着德意志。】
【“当我听到瓦格纳的音乐,我就好像听到了那个已经逝去的世界的旋律。”希特勒后来回忆道。】
【瓦格纳笔下的英雄人物大多是敢于挑战旧秩序的世外之人,或是纯洁的拯救者。】
【在他的音乐世界里,有神明和英雄,斗争与牺牲,胜利与死亡......】
【这对希特勒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他崇拜英雄,同时,也开始渴望成为英雄。】
【同时。】
【瓦格纳的反犹主义和国家主义也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希特勒。】
......
1906年,17岁。
这一时期的希特勒很爱读书。
他所读的是关于德意志的历史,与德意志的神话故事。
恰好。
瓦格纳是一个德意志人。
他的作品中有着大量关于日耳曼民族辉煌时期的历史。
这对希特勒是有着强大吸引力的。
而恰好。
瓦格纳还是一个反犹主义者、国家主义者。
不难想象。
这对于一个17岁的少年而言。
对于一个对德意志、对日耳曼民族有着强烈热爱的少年而言。
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一颗反犹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
演播厅。
当看到这一段。
姜汶不觉皱起了眉头。
“什么意思?”
“偏题了?”
他有些疑惑。
按照正常故事来说。
来到维也纳之后。
不应该讲述希特勒是如何学习绘画,如何在这里开启新的生活的吗?
再然而,按照标准的影视故事发展进程而言。
他应该很快就获得失败才对。
这里不应该是讲希特勒如何满怀信心,又如何失败吗?
......
“前一段没有问题。”
“讲他在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是如何沉迷享乐,很正常的发展,也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但是后面那一段是什么意思?”
此时。
姜汶丝毫没有领悟到。
恰恰后面一段关于希特勒的被影响。
才是重点中的重点!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