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章 北原村的新征程 (2/3)

介绍:“北原村虽然现在的条件有限,但这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你们在这里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和我们一起打造一个全新的智慧农业样板。而且,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周悦真诚的话语打动了不少年轻人,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陆续加入了北原村。

园区的建成与发展

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紧张建设,北原村智慧农业产业园区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

园区内,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的湿度自动浇水,环境监测设备实时反馈温度、湿度等数据,自动化采摘机器人灵活穿梭在作物间,精准采摘成熟的果实。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技术人员坐在控制室里,就能对整个园区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了如指掌,实现了精细化的管理。

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北原村的特色农业迎来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智能化种植的优势,纷纷效仿。一时间,村里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曾经在市场上小有名气的北原村农产品,如今凭借着过硬的品质,竞争力更强,销售范围不断扩大。

智慧农业产业园区也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新招牌。周末和节假日,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好奇地参观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科技与农业融合的独特魅力。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火爆,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

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周悦却始终没有忘记北原村的文化根脉。

北原村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像剪纸、编织、木雕这些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为了拯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周悦发起了“北原村文化传承计划”。

她把村里的老艺人召集起来,成立了民俗文化传承工作室。70多岁的剪纸艺人李奶奶,起初有些犹豫:“闺女,这剪纸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能传得下去吗?”周悦笑着握住李奶奶的手说:“李奶奶,只要您愿意教,肯定能找到感兴趣的年轻人。咱们一起努力,把这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传下去。”

在周悦的精心组织下,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报名参加学习。李奶奶手把手地教,年轻人认真地学,工作室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

同时,周悦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北原村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她亲自走访村里的老人,耐心地听他们讲述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本承载着北原村历史文化的书籍编撰完成,免费发放给村民和学校,让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家乡的文化。

为了让民俗文化真正“活”起来,周悦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春节庙会,是北原村最热闹的时刻。

一大早,村里的广场上就聚满了人。舞龙舞狮的队伍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精彩登场,狮子上蹿下跳,龙身蜿蜒舞动,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踩高跷的演员们步伐轻盈,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划旱船的队伍则一边唱着民谣,一边翩翩起舞。

端午节时,包粽子比赛和赛龙舟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村民们分组比赛,一双双巧手快速地将粽叶变成一个个饱满的粽子。河面上,龙舟如箭般飞驰,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让北原村的民俗文化声名远扬。

榜样的力量

随着北原村的飞速发展,媒体的目光纷纷聚焦于此。各大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的记者纷至沓来,想要探寻这个昔日贫困小村蜕变的秘密。

周悦作为北原村发展的核心人物,自然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面对镜头,她总是谦逊地说:“北原村能有今天,是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周悦的事迹通过媒体传播开来,激励了无数人,尤其是在乡村奋斗的年轻人。一封封信件从全国各地寄到北原村,年轻人在信里倾诉着自己的困惑、分享着自己的梦想,向周悦寻求建议。

周悦无论多忙,都会认真阅读每一封信,然后亲自回信。在给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回信中,她写道:“乡村振兴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但只要你坚定信念,扎根土地,用心为村民做事,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周悦的影响下,北原村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村风。村民们互帮互助,哪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村里的年轻人以周悦为榜样,纷纷投身乡村振兴的事业。

他们成立电商团队,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小组,为村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北原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

未来的希望

时光荏苒,周悦逐渐意识到,要让北原村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年轻一代的领导者。

她经常与村里的年轻骨干促膝长谈,分享自己多年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