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原村那盛大的百年庆典刚落下帷幕,热闹欢腾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余温未散,村民们的心头仍回荡着喜悦。但周悦,这位一心为村的领路人,却没有时间去回味那片刻的欢愉。
在她的眼中,这场庆典不过是北原村漫长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了未知,挑战与机遇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并肩等待着她和北原村的抉择。
庆典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村委会的小院里。周悦早早地把家人、村两委成员以及村里的年轻骨干召集到了村委会的会议室。
屋内,众人围坐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既热烈又凝重的气氛。周悦清了清嗓子,目光坚定地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缓缓开口说道:“咱们北原村走到今天,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算是有了些模样。但大家要知道,如今的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如果我们想要一直走在前面,不被淘汰,就必须得想新法子,拓展新的产业。”
稍作停顿,她深吸一口气,抛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重磅想法:“我琢磨着,咱们要打造一个‘北原村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先进的技术,把咱们的农业生产变成智能化管理。这样一来,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能够大大提升,人力成本也能降下去,还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周悦的话音刚落,会议室瞬间就像炸开了锅。年轻骨干小王兴奋得满脸通红,率先激动地表态:“周姐,这想法简直太牛了!要是真能弄成,咱们村可就真正走在时代的前沿了!”但与此同时,也有人面露担忧之色。村两委的老张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想法确实是好,可这技术要怎么引进?人才又从哪里找?还有最关键的,钱从哪来?这可都是大难题啊!”
周悦看着大家,脸上露出了从容的微笑,她不紧不慢地安抚道:“困难肯定是有的,可咱们北原村从过去那个穷旮旯一步步发展到现在,哪一步不是咬着牙、克服了一堆的困难才走过来的?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在她充满力量的鼓舞下,众人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最终达成了一致的决心。
奔波与努力
从那一天开始,周悦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也不停歇。她带着团队四处奔波,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
他们前往各地已经建成的智慧农业园区考察学习。每到一处,周悦都细心观察,详细记录人家的成功经验和运营模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数据、心得和想法。
同时,周悦积极地与各大科研院校、科技企业进行对接。无数次的电话沟通,一封又一封的邮件往来,再加上一次次的实地拜访,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漫长的等待和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与一家业内知名的农业科技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
建设中的重重困难
园区建设的号角正式吹响,然而,难题却如潮水般涌来,一个接着一个。
土地流转工作首当其冲。部分村民对政策一知半解,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他们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的生活没了保障,所以死活不愿配合。周悦得知这一情况后,二话不说,亲自挨家挨户上门拜访。
在王大爷家,王大爷满脸愁容,声音颤抖地说:“闺女啊,这地是俺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流转出去,以后俺们吃啥?”周悦拉着王大爷那双长满老茧的手,耐心地解释道:“大爷,您放心。这园区建成后,能给咱村带来巨大的发展。以后农产品卖得好了,村里的收入高了,大家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而且,土地流转也会给您租金,您不用操心生活。”
为了让村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智慧农业园区的好处,周悦还组织村民代表到邻村已经建成的智慧农业园区参观。看着现代化的大棚、高效的生产模式,村民们心里的顾虑渐渐打消,土地流转工作这才得以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资金短缺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周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频繁往返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详细地汇报北原村的规划和发展前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另一方面,她发动村里的企业家和乡贤捐款。在一次乡贤座谈会上,她动情地说:“各位叔叔伯伯,咱们北原村是大家的根,现在村子发展到了关键的节点,希望大家能够出一份力,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同时,她与金融机构反复沟通协调,凭借北原村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清晰的未来规划,终于争取到了一笔低息贷款。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稳步进行。
技术人员招聘同样困难重重。北原村位置偏僻,生活条件比不上大城市,招聘启事发出去许久,响应的人寥寥无几。周悦没有气馁,亲自带着招聘团队跑遍了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
在一场校园招聘会上,面对学生们充满疑惑的眼神,她热情洋溢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