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太祖北伐、先帝收复燕云 (1/2)

转眼就到了启程上京的日子了。

从金陵启程,走水路进京,先是顺流长江而下,抵达扬州之后,再通过大运河北上。

到了扬州,船只会在渡头停靠一个时辰。此时,薛家一干人等下了船,在渡头附近的一家酒肆里,找了一个落脚地,暂作歇息。

在酒肆里,恰时有两个说书人正在唱双簧。三人默默地在角落的客桌上入座,点了一些酒菜。

薛蟠此时对酒菜没有在意,倒是对说书人的演绎饶有兴趣,侧耳聆听了起来。

“请问,你可知本朝开国至今多少年了?”

“掐指一算,前朝大明覆灭,国朝定鼎中原,这得有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了吧!”

“哟,还真被你算对了,就是刚好一百年,看来你还是懂一点的吗?”

“以史为鉴,甭说是前朝大明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唐宋,多少还是要懂一点的。”

“听起来,你好像对前朝比较了解,你知道前朝是如何灭亡的吗?”

“当然知道了,前朝是被李自成给推翻的,崇祯皇帝还把自己给吊死了。”

“真够惨的,那这个叫李自成当上皇帝了吗?”

“当了没几天,清军入关了,又把李自成给灭了。”

“知道的还不少,那你也一定知道,本朝太祖是如何开国的了,说说吧。”

“话说当时,清军逐渐占领了长江以北,但在长江以南,还有南明的残余势力。”

“那我们的太祖皇帝这个时候在哪呢?”

“当年,太祖皇帝正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号召炎黄子孙光复华夏江山。”

“厉害了,厉害了,响应者一定不少吧?”

“太祖皇帝在淮南率领群雄反清,江南各地都出现了不少的反清势力。”

“你说这个反清的民间势力有不少,那么究竟有多少呢?”

“大大小小的不计其数啊!若是要具体而言,我想重点说说其中的十二支势力。”

“为什么就单说这十二支势力呢?”

“因为这十二支反清势力就是我们至今熟知的四王八公。”

“四王八公?听说过!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在太祖皇帝的集结下,来自江南各地的十二支反清势力,趁势组建了强悍的北伐大军。”

“北伐不容易呀!还好有四王八公的鼎力加盟。”

“太祖皇帝领导的北伐大军转而逐步壮大势力,在南方建立起了新的政权对抗北方的清军。”

“北伐还没开始,这就建立政权了?”

“这不是先把南方给稳定了,才能同仇敌忾地北伐嘛!”

“这也不错,那就说说怎么个同仇敌忾吧!”

“话说太祖皇帝在金陵应天府登基立国,赐封那十二支反清势力领袖为四王八公。”

“说了半天,你还没说是哪四个王,哪八个公呢?”

“这还要我说呀?我都能一口气给你背出来。”

“甭说废话了,你倒是背呀!”

“听好了啊!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宁国公、荣国公、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

“说的倒是挺麻溜的,看来是真给背下来了。你还是继续说说后来的北伐吧!”

“经过太祖皇帝和先帝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所向披靡的北伐大军渡过长江,收复了被清军占领的大部分华夏土地,然而直到先帝爷驾崩,黄河以北包括前朝的北直隶仍然被清军占据着。”

“从太祖皇帝到先帝,从先帝到太上皇,从太上皇到当今,国朝历经四世。”

“先帝驾崩,就是太上皇登基了。之后,太上皇继续未完成的北伐事业,把清军赶出了山海关。于是迁都北方,以顺天府为都中京师,同时保留应天府的建制,称金陵为南京。”

...

在酒肆里歇息了一个时辰后,薛家一干人再次登船,从扬州通过大运河北上进京。

虽然没有听完整的说书内容,不过对于国朝创业之初的后续,薛蟠从薛宝钗的口中已有了解。

起初,清军多次南下,但是都被阻挡在山海关外,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谁知汉奸吴三桂献关降清,清军顺利入关,迅速攻占了燕云十六州,乃至黄河以北之地。燕云十六州的易手使得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清军南下,渡过长江,试图吞并整个华夏。长江以南各地群雄并起,本朝太祖皇帝振臂一呼,十二支抗清势力拧成了一股绳,把清军赶到了长江以北。

国朝崛起之后,太祖率军北伐,水陆并进,试图收复黄河以北的旧地。既已收复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十章 太祖北伐、先帝收复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