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房里,薛蟠找到了一册名为《国朝创业史》的书籍,想来是关于本朝太祖皇帝创立帝业的记载,或许可以解开心中关于红楼梦的朝代问题。
由于是用文言文记载的,薛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看懂了书中记载的大概内容。不仅查阅了本朝的大事记载,还快速地浏览本朝之前的所有历史。
原来,现在的国号是吴,国姓是杨,国朝定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了。而吴朝建立之前的历史,和他在前世的知识储备大部分是一致的。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唐宋,都是他所熟悉的历史。明朝被李自成推翻之后,清军入关又把李自成给灭了,逐渐占领了长江以北。
然而,历史的走向就在清军入关之后发生了改变。当时,在长江以南的诸多地方,除了几个南明朱氏政权外,还踊跃出了一些民间的反清势力,其中以淮南金陵的反清势力较为活跃。
太祖皇帝杨密领导群雄,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号召炎黄子孙光复华夏江山,集结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十二支反清势力,趁势组建了强悍的北伐大军。
在那几个朱氏政权一个个纷纷倒下之后,太祖皇帝杨密领导的北伐大军转而逐步壮大势力,在南方建立起了新的政权对抗北方的清军。
太祖皇帝在金陵应天府登基,国号吴,并赐封那十二支反清势力领袖为四王八公,分别为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以及宁国公、荣国公、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
经过太祖皇帝和先帝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所向披靡的北伐大军渡过长江,收复了被清军占领的大部分华夏土地,然而黄河以北包括前朝的北直隶仍然被清军占据着。
先皇驾崩,当今圣上登基之后,继续未完成的北伐事业,终于把清军赶出了山海关。当今圣上于是迁都北方,以顺天府为都中京师,同时保留应天府的建制,于是称金陵为南京。
按照《国朝创业史》的记载,薛蟠发现,当今圣上早已年过半百了,想来不是元春将来要嫁的那个男人,而是红楼梦一书里出现过的那位太上皇。
这两天,薛蟠苦于不知向何人询问国朝年号之事,因此一直没有搞清楚这个世界的朝代问题。想着薛宝钗虽然是女儿身,但在读书方面应该是靠谱的,倒是可以问问她。
薛蟠假装道:
“过两天就要上京去了,你也知道,我最担心被考查学业了,要是被姨妈家的弟弟妹妹们笑话了,可就不好了。所以我就硬着头皮,翻了一天的书,不出意料,有些内容感觉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难得了,竟然看起书来了,你哪里看不懂,不妨细细跟我说说。”薛宝钗回应道,语气措辞倒更像是读过书的人。
薛蟠听了,这才大胆地说道:“有你这样的妹妹,就算我是个傻子,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实不相瞒,我翻着那些史书,竟一时糊涂,搞不清当下的朝代年纪了,只记得什么汉唐什么宋明,记得尧、舜、禹,记得孔、孟、朱,记得王莽、曹操、秦桧,记得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记得唐伯虎、祝枝山、李龟年,其余内容皆是模模糊糊的,尤其是当今国朝之事,还请妹妹不厌其烦,全数告知。”
“那些史书,多是杜撰,不看也罢。尤其是你手里的这本国朝创业史,也不知是谁的杜撰,听说出自前朝一个落榜书生之口。你今日对当今国朝盛世感兴趣,这倒也没有什么,听我说来便是。”
薛宝钗想了想,断断续续地讲了一些近百年来的国朝纪事。
原来,之前看的那本《国朝创业史》,竟是假的,写得有模有样的,再定睛一看,还是手抄本,说是口述也就难怪了。
从薛宝钗口中,薛蟠大概知道了,国朝定鼎已有一百年了,现在是大殷朝,国号即“大殷”,国姓是宋,当今陛下名讳“宋顼”,年号是“熙丰”,当下即“熙丰十二年”。
大殷朝建立之前的历史,和薛蟠在穿越前的知识储备大部分是一致的。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唐宋,都是薛蟠所熟悉的历史。然而,在红楼梦的世界,明朝并不是被李自成推翻的,也没有鞑子的大清国什么事,历史的走向因此发生了改变。
大明朝被推翻后,天下四分五裂,各自割据,直到本朝太祖皇帝建立了大殷朝,南征北伐,这才最终吞并天下,继承大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