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君子固穷,岂固一世之穷? (2/4)

服窸窸窣窣的声音,还有刺痛耳膜的哭声,再没有别的言语。

刘楚看着这些骨瘦如柴,匍匐不起的百姓,心中既哀且怒。

远处有一队人马举着火把朝营地的方向驰来。

是荀彧领着一百骑和一些粮食过来了。

见到刘楚已经把所有王家家奴杀尽,荀彧一声长叹。

刘楚与荀彧二人站在篝火旁,看着喝粥的百姓一阵无言。

“兄长,”

“你方才劝我不要来,是不是早就知道了这掳掠百姓的,便是东武阳的大姓。”

刘楚首先打破了沉默。

“嗯,”

荀彧点点头,

“是哪一家的?”

“梁相,王家。”

“王家,”荀彧想了想说道,

“王氏是东武阳著姓,家主王准官至二千石,前梁相,其族侄王楷此次也随军。”

“兄长为何劝我不要来呢?”刘楚问道。

听着刘楚发问,荀彧如星的眸子暗淡了下来,

“地方豪族掳掠人口,已经是被默许的事情了。”

刘楚听言一脸诧异地看向荀彧,

他没想到会是如此荒唐的答案。

“天灾人祸下,不依附地方豪族,这些百姓活不了多久。”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荀彧注意到了刘楚诧异的神色。

“但就如曹将军不能杀许汜一样,我们不可能脱离这些当地的世家与豪右。”

“这些豪右大家,家家聚众数千,早在黄巾之乱时,百姓就大多被他们收拢起来了。”

“我们的粮草,除了袁本初的供应外,有超过半数都来自于这些豪右之家。”

“散佚于各地的百姓所纳的粮草只有不到三成。”

“我们之所以能在东郡站住脚跟,便是还没有动到豪右之家的根本利益。”

“不与他们妥协,又能如何呢?”

荀彧知道刘楚不满,

但他何尝不曾像刘楚一样,对这个世道不满呢。

刘楚听着这不是道理的道理,一时间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可这样完全不顾百姓死活,掳掠百姓,肆意剥夺牺牲百姓,便是对的吗?”

荀彧听着刘楚的质问,犹豫了半晌,缓缓摇头道,

“自然不对,”

“但乱世之中,百姓命如草芥,千百年来一向如此。”

“兵凶战危,狼烟四起,”

“若想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牺牲和妥协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

荀彧拍了拍刘楚的肩膀,他个头比刘楚稍高一些,

“你我可努力。”

“早一日戡平这乱世,便能早一日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吗?”

刘楚将目光投向夜空,星汉灿烂。

两汉的人有一种浪漫的想法,人死了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而现在漫天星汉,一闪一闪,

就好像无辜惨死之人在诉说些什么。

“戡平乱世后,便真的会有属于黎民黔首的太平盛世吗?”

“还是只是我们这些世家大族读书人的太平盛世呢?”

荀彧闻言转头看向身侧的刘楚,一时愕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兄长眼中的太平盛世是什么样子?”

刘楚对荀彧发问道。

荀彧久久不答。

“那你眼中的太平盛世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眼中的太平盛世?”

刘楚望着漫天星汉,半月来的所见所闻和前世的记忆全部涌上心头,亦久久不答。

“我不知道。”

刘楚沉默半晌缓缓说道,

“当今儒学,尊孔子而不尊孟子,”

“便是说到孟子,也会对‘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颇有微词,何也?”

“又或是即使知道这句‘民为重’有些道理,却也仍对此避而不谈,何也?”

“一言以蔽之,不过是我们这些士族之家,人人皆可为官!”

“我们皆视民如草芥,纵是认同‘民为重’,也未必是发自内心,”

“更多的,不过是一丝身居高位者高高在上的悲悯罢了。”

“毕竟,只有我们有资格为官,生来便就高人一等,岂可屈尊降贵,与民同列!?”

刘楚已经将前身的记忆融合了大部分。

从前身的记忆里,他大概清楚了这个世界的世家乃至寒门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22章 君子固穷,岂固一世之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