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石文问道:“这个‘丁’是什么意思?”
“这是农民交租的账目,”言乐乐说道:“‘丁’指的是种地的农民,‘一丁’就是说家里有一个人种地,‘二丁’就是两个。农民交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耕地面积交租,叫做‘亩租’;另一种是按种地人数交租,叫做‘丁租’。一般来说,人多田少的地方收亩租,人少田多的地方收丁租。”
“那后面写的就是交租数额了?”石文若有所思,问道:“一石是多少斤?”
言乐乐说道:“石不是重量单位,而是容量单位,一石稻米大约重一百斤。”
“一百斤?”石文一脸疑惑,说道:“那九百石就是九万斤?”
“没错。”言乐乐说道:“这账目的意思就是:孙长有家里有两个人种地,要交租十八万斤粮食;刘天家里有一个人种地,要交租九万斤粮食。”
石文摇了摇头,说道:“这不可能!”
牛运强问道:“什么不可能?”
“西沙镇外就有稻田。”石文说道:“我没见过水稻,有些好奇,特意去稻田里逛了逛,还和一个在田里干活儿的爷爷聊了很多。那个爷爷告诉我,西沙镇外的稻田,一亩地能收八百斤粮食。他还说,河西河东两郡的水稻产量是全国最高的,能达到亩产一千斤。”
“亩产只有一千斤?”言乐乐发现了问题。
石文点点头,说道:“咱们就按亩产一千斤计算,九万斤粮食就需要种九十亩地,这还只是交租的量。农民如果想维持生活,自己也得留下一些粮食,也就是说需要种更多的地。”
言乐乐说道:“我国重视农业发展,鼓励拓荒,农业税很低。如果交纳丁租,不论是官田还是封地,只有当农民的余粮不低于一万斤时,才允许交租高于收成的一半。按亩产一千斤计算,一万斤是十亩地的产量。”
石文说道:“这就是说,三柳乡的农民,一个人至少要种一百亩地。”
牛运强还是没想明白,问道:“那又怎样?”
“你知道一百亩地有多大么?”言乐乐说道:“一个人是种不了一百亩地的。就算有牛有犁,一个人最多也只能种五十亩。刚才我就有些奇怪,如果三柳乡有几十万亩耕地,就靠那几千名难民,怎么能种的过来?”
“张家……”石文指着纸上那两行字,缓缓说道:“一定有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