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已了然,是赴远山(一) (3/3)

了起来,收养了。这么多年她一直都跟着我,从来都没有出过这大山。我一直在想办法为她治疗,但却始终还不能够让她开口说话。多么好的一个丫头呀,就这样一辈子不能说话,这老天爷对她也太苛刻了些。”那老者说话之间,不禁透露着些许愧疚与自责。他见那老者如此,便说道:“她那么温柔可爱,又如此秀慧,老天爷也一定会喜欢她的。您也不用太过伤心,总有一天,她一定能够开口说话的。”那老者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天色,便说道:“如今已入了冬,天气寒冷了些,不要在外面停留太长时间。”他听了后,点了点头。那老者说完后,便转过了身,走了过去。很快,夜幕便垂了下来。

庭院内,远处傍晚的余晖还勉强挂在天边的一角。他在院中正忙着收拾晒好的药材,挑选着装入簸箕之中。院外高高的灌木枝条缓缓地抖动了起来,风慢慢地起来了。他不由自主地咳嗽了几下,身体略微颤抖,便有意识地紧了紧身上的衣服。他弯下腰去,加快了收拾,须臾便直起身来,正要朝一旁移去,只觉背后突然有一件衣服披了过来,落在了他的肩上。他回身看时,见正是那姑娘。那姑娘看着他,示意让他把大衣穿在身上。他惊讶地朝那姑娘望了去,目光停留了片刻,只见她突然一些不好意思,便悄悄地低下了头,避开他的目光,然后绕到一旁,与他一起收拾了起来。他连忙将目光收了回来,把大衣穿在了身上,然后继续忙了起来。

那老者是个草医,懂得许多医理,为了能让她开口说话,老者每日都会翻越那座大山。几十年来,那老者也并未出去过,但那大山的大部分地方几乎都留下过他的脚印。那屋舍在山脚下的一处略高一些的地方,周围尽皆被山围了起来,因此很少会有风进入。

那老者只是问了一下他是哪里人,其余的就不知道了。他心中并无牵挂,也无心回去,于是与那老者一同入山采药,每日早早出去,太阳落山前便回来。时间久了,他逐渐地对草药的性情也都有了了解,那老者也不时地教他一些医理上的知识。

在寒冬腊月的一个早上,那庭院里突然来了一对中年夫妇,带着许多包裹东西,一副对周围十分熟悉的样子,携着大包小包的,不慌不忙地走了进来。他见了,一时惊讶,便向那老者问道:“爷爷,那对夫妇是什么人?看样子对这里的一切都不怎么陌生,好像经常来一样,但又实在没有在这里见过。”那老者说道:“那对夫妇便是这里的主人,他们的儿女皆住在大城市。他们这是到城里看儿女去了,是前年去的,如今都两年了,才回来。”他听了,便惊问道:“去这么久啊,那这里的生计他们都放心的下吗?”老者笑了笑,说道:“他们家境殷实,不缺这些钱,儿女也都事业有成,所以这些还没有放在心上,只要这里没有出什么大乱子就好。他们夫妇二人也热情好客,我遇到那丫头之前,他们便已经在这里了。最后收留了那丫头,他们夫妇也没有说什么,平日对我们也很照顾。他们一外出时,这里便就由我和丫头照管着。不过这里偏僻得很,人烟稀少,经常少有人来。只有每年春夏的时候才会有游人来此留宿,平时要冷清的多。”他又问道:“这山沟中十分落后,交通不便,连电都不通,他们既非贫穷人家,为何会守在这空山里?”老者说道:“他们上面几代人一直都住在这里,祖辈们不曾移到别处,因此便还守在这里。这山脚下以前也是有许多人家的,只是人们渐渐地都搬走了,所以就稀零了,如今却只剩下他们这一大户人家了。上面的人曾经来过许多次了,劝他们搬到有人的地方去,但他们不愿意,那些人便也不再来了。”他说道:“如今社会变迁得很快,这样落单的住户还真是越来越少见了。”老者说道:“能够在此处自给自足,即便不出去,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他听了老者的话,轻轻地点了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

是夜,房东夫妇二人准备了一桌十分丰盛的晚餐,五个人围桌而坐,房间内燃着几盏油灯,屋内被照得通明。屋舍外面,明月撒下清辉,寒气略有些侵人。他们在屋内吃着饭菜,喝着热汤,便左一句右一句地聊了起来。那房东夫妇二人将外出两年来遇到的一些见闻不厌其烦地一件接着一件讲了出来,看上去十分有趣,似乎永远都不能讲完的样子。他不善言谈,也不喜欢多言,因此只是坐在一旁看着他们闲谈。她也端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似乎听得十分入神。那一晚,他们聊了很久,他们睡得都很晚,他只记得刚刚回到屋中,倒在床榻上便睡去了。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