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的灰尘。须臾,他便到了那道士跟前。那道士见他近了,便问道:“这位客人,来到此处,请问是有什么事情吗?”他看了看那道士,有气无力地说道:“你好,我想见一下这里的方丈。我有一封引荐信在这。”他说着,便从身上取出那信件来。没有想到他刚刚把那信件取了出来,还没有递与那道人,突然噗通一声,他便顿时扑倒在地,昏了过去,不省人事。
待他醒来时,只见自己正躺在简陋的木榻之上,室中空无一人。他见那屋室也不甚大,半无多余家当,显得甚是简洁空旷,想起身时,却又无半分力气。正在这时,见一名道僮端着一个陶碗轻轻地走了进来,他一见是药,便明白了一切,没有说话。然后那道童便说道:“你快些把这药饮了吧。”他没有说什么,按照吩咐便将那药慢慢地饮了尽。他正欲开口说话,只见那道童便匆匆忙忙地离去了。他又下不得榻,不知不觉,他便迷迷糊糊地睡去了。如此休养了近半个月,方才下了榻,行走如常。
那道观的方丈见了他,便说道:“小伙子,你年纪轻轻,禀赋又如此羸弱,为何要来此荒僻之处?”他见那面前的老者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便说道:“我心中有所牵思,久久脱身不得,想要在这里冷静一下。”那老者看了看他,似乎有所明白,便笑道:“那你就留在这里吧。”自此之后,他便留在了那道观之中。从此与那些其他的道士行走坐卧皆随之左右。白昼与他们一起静坐悟道,每天烹茶扫地,打水劈柴。许多劳苦之力,他皆一一亲为,不曾有一天懈怠。闲暇之余,也会随之参悟医武之道。
清晨,道观的院落之中,许多道士皆列坐于地,正襟在侧,他也随之在旁。下面一片寂然,并无半点喧哗之声,亦无窃窃私语之音。那老方丈端坐于众人之前,仍旧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须臾,便说道:“你们来时皆为世俗缠身,如今清修时日已到,便可就此下山。”那老者就说了这些,其余也并没有多言。言罢,只见在坐纷纷起身依次与那老方丈以礼作别而去。片刻之后,那院落中已所剩无几,显得格外空寂。那老方丈见他没有动身,仍然坐在那里,便问道:“你为什么还不走?”他说道:“我心中思绪尚不能定,仍然无法平静,因此不想就此而去。”那老方丈看了看他,便问道:“你来这里已有多少时日了?”他凝神而思,便说道:“我天天在在专心此修习功课,每日都与他们一起,无心留意年岁,竟也忘了已过了许久。但我见山下的那棵低矮粗壮的柳树上的柳絮每年都会飘到道观中来,我已经见过十七次了。”那老方丈捋了捋雪白的长须,便笑道:“你来此已经有十七年了。”他听那老方丈如此说,不禁哑然一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竟然毫无知觉。那老方丈继续说道:“你下山回去吧。”他惊道:“可是我心中所思至今仍然还不能释然,不想现在就此回去。”那老方丈说道:“自古以来,能做到心如止水之人,并不多见,即便一心修道之士,能入此种境界亦少甚矣。你是多愁善感之人,易用情太过,心中所挂念之事恐难释去,在此多留亦无益处,还是回去吧。最终能否解脱,还要看你自己,有的人可能几天便可顿悟,而有的人,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释怀。”他听那老方丈如此说,便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回去了。”转身正要走时,只见那老方丈又将他叫住,说道:“时间可改变一切,心中所念之事若实在无法忘去,便找些事做,少让自己有闲暇之时。”他似有领悟,点了点头,与那老方丈及道观其余众人一一道了别,便下山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