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作为县太爷,不能是非不分 (1/2)

徐氏更是哭得声嘶力竭,一边抹泪一边指着赵六顺骂道:“赵六顺,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你害得我们夫妻这么惨,现在还要害我们挨打!县太爷,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两人的哭喊声传到了县衙外,很快便引来了不少百姓围观。百姓们挤在县衙门口,听着里面的动静,纷纷议论起来。

“听这哭声,里面的人怕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啊!”一个中年汉子摇头叹息。

“是啊,那边儿上的人看着一脸平静,肯定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另一个妇人附和道。

“县太爷怎么能对好人用刑呢?这不是是非不分吗?”又有人愤愤不平地说道。

赵六顺站在堂上,听着外面百姓的议论,心中冷笑。他知道,这些人一定是赵久亮找来的,目的就是给县太爷施压,逼他妥协。

赵久亮见时机成熟,立刻站出来,假惺惺地说道:“县太爷,此事尚未查明,现在就动用刑罚,恐怕有失公允啊!不如等证人证物都到了,再作定夺?”

县太爷眉头紧锁,显然也没想到赵久亮竟有如此能量,连县衙外的百姓都能煽动起来。他沉吟片刻,转头看向赵六顺,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赵六顺,你怎么说?”

赵六顺神色平静,拱手道:“县太爷,草民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赵八斤和徐氏喊冤,那就等证人证物都到了再说。草民相信,真相自会水落石出。”

县太爷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好,那就依你所言,等证人到齐再作定夺。”

赵久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阴冷,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他看向赵六顺的目光中充满了轻蔑,仿佛已经吃定了他。

赵八斤和徐氏见县太爷暂时不动刑,顿时松了一口气,但仍旧哭哭啼啼,口中不停地数落着赵六顺的“罪证”。

“县太爷,赵六顺不仅虐待我们,还克扣我们的口粮,逼得我们夫妻差点饿死!”赵八斤声泪俱下。

“是啊,他就把自家孩子当成宝,不让民妇再生孩子!这种丧尽天良的事,他都能做得出来!”徐氏也添油加醋。

赵六顺听着两人的控诉,心中冷笑不已。他知道,这些所谓的“罪证”不过是赵久亮事先教给他们的说辞,根本经不起推敲。

不多时,官差们带着一众证人走了进来。让赵六顺和县太爷都有些意外的是,除了赵家村的村民、村长和一个陌生的掌柜模样的人之外,赵久亮的管家和几个不知身份的人也跟了进来。

县太爷一拍惊堂木,堂下顿时安静下来。他目光威严,扫视了一圈堂下的证人,沉声道:“本官按流程问话,你们需如实回答,若有半句虚言,休怪本官无情!”

他首先看向赵家村的几个村民,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你们说说,赵六顺在村中的口碑如何?赵八斤夫妻在村中的口碑又如何?”

几个村民互相看了看,随即叩首答道:“回县太爷,赵六顺在村中口碑极差,他平日里欺负赵八斤两口子,全村人都知道!”

赵六顺闻言,心中一震,眼中闪过一丝不可置信。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平日里帮助的村民,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他忍不住上前一步,冷声道:“你们胡说!我赵六顺何时欺负过赵八斤?你们为何要颠倒黑白?”

那几个村民却毫不退缩,其中一个年长的村民指着赵六顺骂道:“赵六顺,你别在这儿装好人!你平日里对赵八斤呼来喝去,还克扣他们的口粮,全村人都看在眼里!”

赵六顺气得脸色铁青,正要反驳,县太爷却猛地一拍惊堂木,怒喝道:“放肆!公堂之上,岂容你们争吵?再敢扰乱公堂,本官定不轻饶!”

赵六顺强压住心中的怒火,退后一步,冷冷地看着那几个村民。他知道,这些人一定是被赵久亮收买了,否则绝不会如此颠倒黑白。

县太爷见场面暂时控制住,便转头看向赵家村的村长,沉声问道:“村长,你来说说,赵六顺和赵八斤在村中的口碑如何?”

村长颤颤巍巍地走上前,看了赵六顺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低头叩首,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回县太爷,老朽年迈昏聩,这些事……老朽实在不清楚。”

赵六顺闻言,心中顿时凉了半截。他没想到,连村长也会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明哲保身。他苦笑一声,心中暗道:“人心难测,果然如此。”

赵久亮见状,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县太爷,您看,连村长都已经这么说了,可见此人平日里在村中是何等嚣张跋扈!村长都不敢说话了!”

赵六顺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怒,上前一步,拱手道:“县太爷,草民在村中的口碑有目共睹,但如今众口铄金,草民无话可说。请县太爷直接判罚吧。”

县太爷眉头紧锁,显然对眼前的局面感到棘手。他沉吟片刻,正要开口,赵久亮却抢先一步,语气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四十二章 作为县太爷,不能是非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