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的青春除了苗前勇,还有一个名字叫唐旭升的男生,她喜欢唐旭升,我们几个都知道。想想有时候也挺佩服班长的这一点的,毕竟在那个年纪,能将喜欢这件事说出来也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
我早已记不清唐旭升这个名字是啥时候传到我耳朵里的,但印象中依稀能想起他的面容。因为他是隔壁三班的,有次全级前二十拍照,好像就有他的身影,穿着肥大的校服,瘦瘦小小的,很不起眼。
他俩的故事,经过这么多年和班长一起睡的时候不停地在我耳旁讲,我也能大概串起来了。
他们是高中同学,高一的时候都在十九班,因为初中入学成绩考得不理想,所以很遗憾没能进重点班,但也以中考第一名的成绩分到了十九班,那个时候文理还没分科,所以除了六个重点班外,其他的班级都大差不差。
“宁当凤尾,不当鸡头”。那个时候的班长还有点不甘心,但后来才懂得在十九班的那段时光是她高中三年中过得最快乐也最幸福的。因为入学成绩好的缘故,她是他们班的学习委员,也是老师眼里的宠儿,同学们眼里的学霸女神,非常受欢迎,享受着所有人的目光。
听班长说,那个时候她对唐旭升还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个子小小的,坐在第一排,学习也在前几名,很聪明幽默,跟她的交集不是很多,最多也就算是普通同学偏上一点的关系吧。
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后,文理分班,后面的五个班被划为文科班,所以这五个班的学生要根据选文还是选理而决定去留。另外,如果选理的话,每个班的前五名也有机会进重点班。班长则以期末考试第二名的成绩分到了二班,和王颖一个班。而唐旭升比她差了一名,分到了三班。
其实进重点班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有的人来说是机遇,而有的人来说是深渊。班长和唐旭升就是鲜明的例子。被分到三班的唐旭升,一路逆袭,最后成功名列前茅,而班长却一直在二班的中下游徘徊,落差很大。
学校可能为了图方便,每次大型考试都按照刚入学的成绩依次安排考号,所以班长每次考试和唐旭升都在同一个考场,这其实也是他俩分班后为数不多的交集。据班长说,每次看着他考试时奋笔疾书的背影,都会感到特别悲伤,明明是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最后差距怎么会越来越大呢。
渐渐地,唐旭升这三个字成了班长的伤口,也是她可望不可即的目标。她用他来激励自己学习,但每次成绩的差距只会让她越来越泄气,也越来越自卑,大概喜欢一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卑吧。
我不知道班长是啥时候开始喜欢唐旭升的,估计她自己也说不清楚。而且我还一度质疑她,她其实不喜欢唐旭升这个人,只是喜欢他的优秀,如果分班后他的成绩也在她后面的话,估计对他也就没啥印象了,但我不是当事人,这也只是自己的猜想。
那个时候我以为班长只是一时地盲目崇拜,直到若干年后她跟我再次提起唐旭升,我才知道原来他对班长的影响有多大,且不说是不是喜欢吧,但提起高中,班长的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唐旭升这三个字。
班长分到二班后,跟我同一个楼层,加上住的地方顺路,所以晚上下晚自习后会等着一起回去,这段路程也是一天中最治愈的时间了,总是会有说不完的话。班长有时候会拉着我莫名其妙地快走,后来我才明白她是在追赶唐旭升的身影,当时的我傻傻地居然没看出来。
我不知道除了这些他俩还有没有交集了,或者碰见后会不会打招呼。但就是这些寥寥无几的片段,支撑着她度过了那最为难熬的三年,她还写了本厚厚日记,每一页都有唐旭升的名字。就像《暗恋·橘生淮南》中的洛枳一样,遗憾的是唐旭升或许是盛淮南,而她却不是洛枳。
高考后,班长去取填报志愿的书,然后在校门口旁边的天桥上发生了偶像剧一般的一幕。当时唐旭升从对面走来,她走过去,两个人简单地打了个招呼,擦肩而过,出于本能她回头看向了他,而他径直向前走去。班长一起的一个同学正好在班长转头的时候抓拍了张照片,将三年的青春定格在那一瞬间,后来一提起这张照片,班长的眼神总是意味深长。那一瞬间对班长来说意义非凡,但我想唐旭升应该早就已经忘记了吧!
后来唐旭升考上了哈工大,而班长则留在了天水师范,据班长说唐旭升在高考后谈了对象。我以为上了大学后班长也就慢慢地释怀了,直到大三寒假去她们学校玩,在她的宿舍看到了那张贴在墙上的中国地图后,我才意识到班长的执念有多深,哈尔滨被她用红笔圈出来了,而她之前给我说过要考研去哈师大,原来一切都有迹可循。
我们几个说她太疯狂了,但我也有点能理解她,那是她心中的一个结,需要自己去解开。因为实习加上目标大学选的不是很好,第一年考研最后以失败告终了。为青春冲动了一回后,第二次她选了个大家都认可的稳妥大学。但班长还是想去哈尔滨,看看那个他生活了三年的城市。
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