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出的感叹而已。
他们都觉得,有李世民这等明君开国,大唐一定会吸取教训!
没想到,大唐反而是最没有吸取教训的“后人”之一!
“继续看下去!”
“朕倒要看看是哪位不肖子孙,干出了这些好事!”
李世民越想,心中越是生气。
……
【如唐德宗李适,就是用一个让太监掌兵的政策,影响了后面十位皇帝的一生。】
【唐德宗时,朱泚之乱爆发,乱军冲来时近卫都不在场,只有宦官窦文场等人率领宦官前来救驾。】
【而被宦官感动的德宗,下令委任窦文场卫神策军中尉,从此开启了宦官掌握唐朝核心力量神策军的时代。】
【兴元初年,德总再将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军,分别由两位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统领。】
【此后,宦官力量膨胀,一发不可收拾。】
【太监可以掌握禁军兵权,废立皇帝如同儿戏,你甚至可以嚣张地告诉皇帝,“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唐顺宗李诵,废除太监:刘贞亮(监军使)”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废立太监:王守澄(监军使)、陈弘志(内常侍)”
“唐敬宗李湛,废立太监:王守澄、杨承和(枢密使),梁守谦、魏从简(左、右神策军中尉)”
“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拥立太监:鱼弘志、仇士良(左、右神策军中尉)”
“唐武宗李炎,拥立太监:仇士良、余弘志”
“唐宣宗李忱,拥立太监:马元贽(神策军中尉)”
“唐懿宗李漼,拥立太监:王宗实(神策军中尉)”
“唐僖宗李儇,拥立太监:刘行深、韩文约(神策军中尉)”
【……】
高天之上弹幕飞出:
“这么长一排名字,看着就触目惊心!“
“合着皇帝在自己宫里完全没有安全感啊!”
“大唐后期,太监实在太猖狂了,这神策军等于一把刀放在了皇帝枕头边!”
“而且这把刀的刀柄还被递给了宦官!”
“柳宗元、刘禹锡等名流,就是随着唐顺宗李诵被废,一起受到波及的。”
“那会唐诵宗早年中风,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政事都交给了他的东宫伴读王叔文。”
“回复——永贞革新是吧,推行收回宦官权力,打压地方藩镇,可惜那宦官刘贞亮见势不妙狗急跳墙,直接逼得唐顺宗禅让。”
“李二曾经下令内侍省不立三品官,不得干政,只能负责打扫卫生与守卫,要是知道后世子孙被这么拿捏,不得气活过来?”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面色暴怒,指着旁边的李治骂道:
“不肖子孙!各个都是废物!”
“十一个皇帝,居然都要靠宦官行事!”
“废物中的废物!”
他直接将火发到了一旁的李治身上。
“都是儿臣之错,这些后世子孙确实无能!“
李治连忙叩首请求李世民息怒。
同时心中也有对后世子孙的怒气。
这可是天上地下一人独尊的皇帝之位!
连几个宦官都玩不过,这皇帝怎么当的?!
大唐德宗位面。
唐德宗李适,用恐怖的眼神,盯着面前的光幕。
“来人,给我找出宫中名为窦文场的宦官!”
“此狼子野心之辈!应当场处死!”
李适怒道。
“朕好心授予他神策军军职,他反而害朕被子孙后代非议万世!“
至于朱泚之乱,提前知道了消息,他自然会暗中防备。
而神策军,李适更会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
大明太祖位面。
“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
“唐后期皇帝无能,才会借助宦官之手与宰相对抗。”
他早就熟读过东汉中后期与大唐中后期的宦官专权故事。
因此对宦官群体完全没有好感。
因此,作为一个“后人”鉴之,他定下了许多严格的禁令约束宦官。
第一条就是参照了大唐神策军时的惨状:
内臣不得兼有外臣之文武官衔。
从根本上杜绝太监掌兵,废立皇帝的可能性。
其他还有如内臣官阶不得高于四品,内臣与外臣不得互通消息,内臣不得识字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