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至专门打造了一面铁牌悬挂在宫门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作为警示。
朱标同样赞同道:“假借宦官之手制衡朝臣,如同饮鸩止渴而已。”
【很多时候,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皇权旁落,宦官窃取皇权乃是必然的。】
【毕竟青史留名,是所有人的梦想。】
【当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在士大夫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官宦专权能留下的一般都是恶名。】
【不管是东汉、唐朝、明朝都是如此】
……
明朝?!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的脸色难看无比。
只能说,他确实没有把朱元璋的训诫放在心上。
一方面设立了东厂,监督缉拿百官。
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唐德宗李适的一个决定,造成了多么严重的下场。
两方面叠加在一起,让他有种不妙的预感。
“大明也有宦官专权?不会就是自朕开始吧?”
一旁的朱高炽和朱瞻基也有点慌。
他们两个,不会被宦官行废立之事吧?
三人紧紧盯着高空当中的光幕。
【东汉的皇帝往往寿命感人。】
【大部分皇帝都会在三十岁左右的高龄走人,幼主登基频率极高。】
【宦官有极大的可能性掌握权利。】
高天之上弹幕飞出:
“据说东汉皇帝的平均年龄才26岁,是所有大一统皇朝中平均寿命最短的。”
“这就是气运之子的光环吗?”
“天降陨石太猛了,把子孙后代的阳寿都透支了。”
“……”
汉光武帝位面。
刘秀整个人都懵了。
这光幕虽然称他为气运之子。
但他的子孙后代都这么短命,难道真是被他占了气运?
【东汉的宦官参政,便是始于十岁继位的汉和帝。】
【外有窦氏集团虎视眈眈,他没办法,只得借用宦官之手收回权利。】
【只不过汉和帝虽然任用宦官,却没让宦官专权。】
【在位之时,东汉国力到达极盛时期,称永元之隆。】
【可惜死的太早,27岁便病死,留下一百天的儿子继位。】
东汉和帝位面。
刘肇看着光幕,心情说不出的复杂。
一方面,这光幕肯定了他的巨大成就,皇朝在他的手里达到了极盛时期。
另一方面,他有知道了自己寿命将尽。
“这大好江山,朕难道已经看不了多久了?”
刘肇脸色一暗。
27岁这个数字,实在让他心生萧索之意。
正是意气风发要锐意进取的时候,难道就要驾崩?
宦官郑众见状,当即开口劝道:
“陛下,事在人为,只要保重龙体,相信一切都可以改变。”
“既然已经提前知道这一消息,陛下一定能够逆天改命。”
郑众此人,《后汉书》评价他为“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并无专权野心。
转心辅佐汉和帝,帮助其成为一代明君。
而且生性廉洁,拒绝了刘肇封给他的许多官职。
虽然是东汉第一个参与朝政大事的宦官,但难得地并无专权野心。
听到郑众的言论,刘肇的脸色稍好。
确实如郑众所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他想了想,吩咐道:
“安排一下,朕要去后宫!”
先做两手准备。
早点生个孩子出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