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章:盘点各朝第一文臣!郭嘉vs诸葛亮?萧何vs张良? (1/3)

很快,高空中一个新的视频刷新。

【盘点华夏历朝历代第一文臣,哪位是你心目中的第一?】

这个视频一出现,顿时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青史留名”几乎是所有古代文臣的终极梦想。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这句诗的后半截,

“赢得生前身后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切。

在古人的心目中,“身后”的名声和“生前”的名声。

同样重要。

当然,不能排除真的有很多淡泊名利的文臣。

但大多数人对于后世的评价都是极为在意的。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既然这天幕上要排出各朝代第一文臣,自然要给他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而且历朝历代,几乎都是文人真正地把持朝堂话语权。

因此,这些朝堂之中“看不见的手”,对于天幕上这个视频的评价尤为在意。

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有资格角逐“第一”这个名头的文臣,更是死死盯着天幕。

而各个朝代的皇帝们同样关注天上光幕的动向。

万一他们正好遇到这些还没有发迹的文臣。

岂不是可以当场拔擢,让它们辅佐朝政,开创一个盛世。

【华夏历史上各朝代第一文臣:】

【第一位,商朝第一文臣:伊尹。】

【功绩:辅佐成汤,建商灭夏,历经五朝。】

“华夏第一帝师,没什么毛病好吧。”

“百世不出的治世良臣,辅佐了五朝皇帝,这个我认可。”

“这不是乱臣贼子吗?私自废立皇帝,后人遇到篡位的权臣都拿他当例子,说他行‘伊霍之事’。”

“那是竹书纪年写的,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魏国的史官所著,事实上是为了让魏国‘三家分晋’的历史好听一点。”

“太史公也描写过,伊尹的发家历史很不好听,有点小人的意味。”

“但是根据现在大量出土的商朝甲骨文分析,商朝后人其实依旧祭拜伊尹。”

“是非功过,难以评说啊,商朝距离我们实在太远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伊尹确实干了废立皇帝的事情,为后世权臣以各种理由随意废立君主开了一个恶劣先例。”

……

商朝位面。

伊尹看着天幕,面色平静。

他确实干了废立皇帝的事情,给后世开了一个坏头。

但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其实都无关紧要了。

是非功过,都留给后人评说。

……

西汉武帝位面。

太史公司马迁面色激动,看着天幕上的解说。

“甲骨文?甲骨文?”

“商朝的那段历史居然还有文字留存?”

对于他们这些史学家来说,一段能够考据真伪的史料简直比黄金还要珍贵。

如果可以,他愿意倾尽所有来购买这些珍贵的甲骨文。

司马迁内心激动万分。

“后世那个时代,居然如此神奇,能挖出商代以前的文字记录!”

“真恨不得到达后世,亲眼见一见那些甲骨文!”

“如此一来,我的史记中关于殷商的记载定然会准确无数倍!”

……

【第二位,周朝第一文臣:姬旦。】

【功绩:克殷建周、制礼作乐、卜都定鼎、致政成王、儒学先驱。】

“周公?我怎么觉得应该是姜太公啊?”

“我觉得周公应该实至名归。”

“姜太公建国,周公守国,我觉得两个都可以吧。”

……

东汉末年。

曹操缓缓吟道: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的求贤若渴之心,也不必周公差啊。

【第三位,春秋第一文臣:管仲。】

【功绩:助齐称霸、相地而征、开发渔盐、铸造货币、调剂物价、尊王攘夷。】

“管仲还是挺厉害的,无数后世文臣的偶像。”

“确实,丞相都要自比管仲乐毅。”

“春秋第一相应该就是管仲了。”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两句话放在今年之后依旧有用。”

“我觉得伍子胥也还可以吧?毕竟引荐了孙武,那可是兵圣啊。”

“回复——两人都是春秋三杰,但还是管仲更牛逼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