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皇帝高高在上,还真没多少人见过,那可不就全凭想象力了。
……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看着天幕,目瞪口呆。
他以前见过几个关于皇帝长相外貌的谣言,但跟这位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真是刷新了他内心对于君主外貌的认知。
睁眼说瞎话,知道身高1米98是什么概念吗?
旁边,朱高炽很快就看出了谣言的漏洞,开口道:“爹,这就是一些人心中想象的皇帝标准像,并不是他们的真实相貌。
而且荆轲刺杀秦始皇的时候,秦始皇第一反应是拔剑砍杀荆轲,却因剑太长,拔不出来。
据我分析,华夏的礼仪剑,撑死了也就1米长,秦始皇多次拔剑而不出,所以秦始皇的身高肯定是低于一米9,而且臂展不够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之后秦始皇是一路小跑,我印象中,秦始皇为了见荆轲,还穿着十分正式。
能在这种追逐中,不被手持短刀的荆轲追上,换成我的话,估计直接被荆轲一刀刺死了,足可见秦始皇的敏捷不低。
看秦始皇的敏捷度,应该属于比较均衡的体型,个不可能这么高。”
朱棣心思缜密之人,脑子转的飞快,很快就想通了。
“说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记载并不多,但从荆轲这一段来看,秦始皇身高肯定没有1米98这么夸张。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肯定不是什么文弱书生。
毕竟,荆轲倒地后,秦始皇还上去补了好几刀,那场景看起来肯定不是一个文人能够干出来的。”
朱高炽恍然大悟,拱手道:“爹,还是您明察秋毫,儿臣拍马也不能及也。”
朱棣在心中嘀咕:正常人都不会信那个年代的普通人能长到两米,还说什么大七围?
七个人合抱才抱得过来,真是一通瞎记载。
此刻他十分好奇,后世之人会将他的外貌描述成什么样子。
【谣言二、没有秦始皇,华夏就是分裂的欧洲。】
【但凡懂点历史就知道不对,即使经过了两汉的夯实大一统,仍然迅速出现了三国长期分裂,之后又是五胡乱华南北朝大分裂四百多年!秦朝让华夏不再分裂,是一个明显与事实不符的谎言。】
【这个谣言碰瓷的是谁,碰瓷的是唐朝,是强盛绵长而且文化文明蓬勃发展的巍巍巨唐,才彻底夯实了华夏“分久必合”的血统,使之根深蒂固。】
【《全球通史》:自唐朝起,华夏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大唐太宗位面。
一代雄主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的谣言,将后世华夏一统的功劳归功于秦始皇,十分不悦。
单纯的谈一谈历史,秦始皇建立的王朝,仅仅存在14年就灰飞烟灭了,短命至极,就这水平,能对后世的分裂或者统一有啥影响?
“天幕说的很对,巍巍巨唐,打的四夷臣服,万国来朝,这才有了华夏‘分久必合’的血统。”
李世民自傲说道,“不过这秦皇也并非一无是处,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但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这都不及盛世大唐!”
……
【谣言三:秦始皇尊重女权。】
【秦始皇当年在会稽刻石,上面写道: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意思是说,如果丈夫胆敢像公猪一样在外面乱搞的话,那么妻子把他杀掉,妻子是可以判无罪的。】
【如今网上很多人都把“夫为寄豭,杀之无罪”这句话作为秦始皇尊重女权的例证。】
【诚然,当前秦始皇巡游会稽时,确实把这句话刻在了石碑上,但问题是,“杀之无罪”的主语,并不是妻子。】
【因为后文是“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三句一对仗,夫为寄豭对应妻为逃嫁,如果杀之无罪的主语是妻子,那后面再说妻子怎么怎么样,显然就破坏了对仗关系。】
【其实,把“寄豭”理解为在外面乱搞的公猪,倒是没错。】
【先秦时代,民风相对开放,比如刘邦跟吕后结婚之前,就跟曹氏私通,某种程度上就是“寄豭”的行为。】
【但公猪跑到别人家族去乱搞,被发现后,追打他的一定是那家主人。】
【男的跑到别人家偷人家老婆,撞破奸情时,想杀他的人一定是人家老公。】
【所以“杀之无罪”的隐含主语,应该是别人家老公才对。】
弹幕飞出。
“这一拳跨越了两千两百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