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章:三位一体,共赴国难 (1/2)

崇祯要联合的农民军,当然不会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

且不说崇祯心里那道坎儿能不能迈过去(特别是李自成,端了自己老巢,老婆孩子都失踪了),

李、张二人和明军死缠烂打这么多年,还都自立为帝的“领袖”,也不会向崇祯低头做小。

但是,此时也算是对残明的重大利好了,

史可法提出了“联虏平寇”,虽然只是一个口号,没有做出实质性动作,想打也打不到嘛,

却也因此,给各地明军带来一个很不好的影响和引导,

那就是让投降清朝当汉奸,有了一个合理化的借口和“光环”:

看到了吧?不是俺们要投降的,这都是领导的安排啊~~

(因此,崇祯才不得不咬牙切齿的剐了史可法)这叫……对,这叫“曲线救国”!!

几乎是一夜之间,不光是江浙一带变了天,刘泽清和刘良佐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反水,

湖北一带也有大量明军归顺满清,长江防线,不复存在了。

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后,又开始心安理得的卖力攻打李自成。

——在他们看来,满清的八旗战斗力实在是太吓人了,相比之下,还是农民军好拿捏一些。

联虏平寇嘛,国策,国策~~

正是这个连锁反应,

先是导致了李自成的早一些战死,

顺带着,也影响了在四川的张献忠命运。

崇祯的提前进入南京,引发了南部不小的震荡,

为了大明核心不会有闪失,四川的明军主力不得不断臂求生,老将秦良玉率领主力勤王,

人刚走,后面的防线就崩了,张献忠,比原时空更早的占据了成都,

由此,也提前称帝,建立大西政权。

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因为李自成的迅速失败,西北和中原地区的明军成批投降,

也让清军能更早的腾出手来攻略西南,

结果就是豪格,率领如狼似虎的八旗主力,裹挟着十几万“曲线救国军”强攻四川,

张献忠……提前两年多被嘎。

也就是说,现在崇祯要联合的农民军,其实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残部。

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没了,

大力提倡“联虏平寇”的史可法也被明正典刑了,

如狼似虎的清军又给了这么大的压力,

剃头令颁布后,留发不留头,这种耻辱文化实在是难以接受,

综合考量之后,农民军残部,对于在崇祯的领导下,建立抗清统一战线举双手赞同。

李自成残部这里,表态的是代表人物是刘体纯、郝摇旗、李来亨、袁宗第四人,

因在夔东地区(位置大致在三峡)建立根据地,联合了一些本地势力,号称“夔东十三家”,

张献忠残部,表态的代表人物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

占据的是川南、云南、贵州三地。

崇祯不知道的是,如果没有自己这个突发奇想,这两股农林军,怕不是要在内卷中烟消云散。

抗清是真的抗清,

但是,两股农民军之间的关系也着实恶劣,自打李自成和张献忠时代就看对方不顺眼,

现在,为了生存,不光打清军,相互之间也有摩擦,

而且,就内部而言,

夔东十三家,有刘体纯等“外来户”和本地反清势力之间相互不服的矛盾,

大西军残部,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也是矛盾不小。

现在,有了崇祯的出面,反倒是暂时压制了矛盾,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掩盖其他。

双方一拍即合后,崇祯就开始划分势力范围,画大饼了。

只不过,光是空头支票,没点儿实际好处,没有人会跟着你干。

所以,那些能给的,不能给的高官厚禄通通拿出来了。

什么?有些地盘和权限还在清军手中?

那你自己去拿啊,要不怎么说叫画大饼呢??

这边有郑芝龙“罩着”,秦良玉就别过来勤王了,不然的话也会有矛盾,

就地认命为四川总督,节制四川、云南、贵州三地军政大权。

夔东十三家这边儿,李自成残部迅速进入湖南、广西、广东、江西,

刘体纯任湖南巡抚、郝摇旗任广西巡抚、李来亨任广东巡抚、袁宗第任江西巡抚;

他们上面的直属领导,就是兼任了浙直总督的郑芝龙。

这边的还好说,关键是西南,秦良玉下面这些头头脑脑:

沐王府的领导人沐天波,为云南巡抚,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13章:三位一体,共赴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