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章:狂飙,明军大反攻 (1/2)

步步错的崇祯,终于在跑到了福州,面临着即将大军压境的八旗军团,

以及越来越多的“曲线救国军”的绝境之下,走出了几步好棋:

重用郑芝龙集团,稳住福建全境的基本盘;

趁着李自成和张献忠阵亡,高官厚禄拉拢农民军残部,同仇敌忾放下成见;

充分利用剃头令的恶劣影响,调动汉民的积极性,结成抗清统一战线。

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于1644年8月左右,在长江防线基本被全线突破后,站稳了脚跟,

还形成了西南-中部-东南三位一体的链式防御。

即便福建这里因为面对多铎率领的八旗军主力危机十足,

但是,崇祯还是狡兔三窟,选好了三处“备胎”。

第一,便是广东;

第二,便是云贵;

第三,便是台湾。

三处各有优势,广东相对来说经济实力最强,反攻的话有物质保障;

云贵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易守难攻,穷是穷了点儿,却有沐王府数百年的经营,根深蒂固,

实在不济的话,也能绕道进入东南亚抗争到底;

台湾就更不用说了,有郑芝龙的多年营造,只需要将外国殖民势力清理出去,

抓住清军水师不行的痛脚,好好经营一段时间,理论上也是有反攻的胜算的。

崇祯最大的倚靠,其实还是自己的“青春鼎盛”。

不过是34岁,精力还算旺盛,只要还活着,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何况,现在大饼画的这么好,各方势力因为枪口一致对外,反倒是少了很多的摩擦。

崇祯不得不感慨:有的时候,减法做的好一些,反而是可以轻装上阵了呢。

天天打嘴炮的东林党势力,因为史可法的被处以极刑,因为钱谦益的年老体衰,

正是最为式微的时候,

东南的江浙财阀因为连续的丧师失地,特别是郑芝龙集团的介入,也没了脾气,

看似很多“曲线救国军”跑到了对面阵营,但是一番去粗取精后,明军内部反而比较团结,

更关键的,明军和农民军之间固然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消弭所有矛盾和成见,

但是,大家负责的战场,和日后获得的好处没有冲突啊,各玩各的着实不错。

所以,在站稳了脚跟之后,

狡兔三窟的三个备胎不光都没有启动,反而开始了疯狂的反攻!!

最先做出大动作的,就是看似实力最为薄弱的夔东十三家!!

随着浙直总督郑芝龙的一声令下(福建军团采取防御为主,只要能吸引住八旗军主力,减轻其余两个战场的压力就算最大的贡献了),李自成留下的“四大天王”便分头展开行动了。

郝摇旗和李来亨,各自带领1万人马调头南下,直奔广西和广东而去。

清军虽然还没有实际触及这一地区,名义上还是明军的控制区,

但是,随着长江以北国土的沦陷,占据北京的满清势力太过强大,

这两个地方已经有汉奸迫不及待的开展行动,向新主子摇尾乞怜了。

已经被冠以巡抚官职的二人当然不会允许事态进一步恶化。

这才第一时间领兵南下。

经营好大后方,也可以为其他各路明军提供后勤保障不是?

袁宗第和刘体纯的压力比较大一些,

因为湖南和江西已经基本沦陷在清军的铁蹄之下,且明目张胆的汉奸部队就在10万之上,

多年合作的刘体纯和袁宗第,打了一个漂亮的配合。

首先,是战力更强,兵力更多的刘体纯作为明牌,集中五万主力强行进入湖南境内进攻靖州,

因为声势过于浩大,清廷在湖南的最高长官,汉军正白旗出身的续顺公沈永忠不敢怠慢,

全力应对,派总兵张国柱,领军3万前往支援。

其实这个数字,是要比历史上孙可望等人攻打靖州的时候派去的援军要多的多,

因为孙可望的动作没有这么大,因为汉奸部队没有那么多,所以,原时空张国柱只带了8000人。

但是,本时空,刘体纯的压迫感太强,加上手中的资源要比原来强上不少,

虽然水平一般,但谨慎稳重的沈永忠抱着的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心态。

结果,这一安排,正中下怀。

刘体纯本来就是想围点打援,在大量消耗敌军有生力量之前,不准备收复太多地盘。

于是乎,张国柱的3万大军,一头扎进了明军早就设计好的包围圈中。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