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刻,
就在两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只见天幕上弹幕纷纷升起,一条条出现在众人面前。
不管是什么朝代的人,其实对于王莽新政都深有感触。
本来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到最后却是惨淡收场,甚至连王莽自己都搭了进去。
“要说王莽是个理想主义者,当初我还不信,现在看看还真是这样!”
“这家伙要是放在今天就是个文青,这种盲目复古,完全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下去怎么行?”
“如果只是一句初衷是好的,这很显然不足以解释王莽的错误,这家伙犯下的这些错误可没这么简单。”
“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王莽的改革实在是太激进了,而且相当的随性,这些政策说变就变,说改就改,谁受得了?”
“这倒是,这哪里是新政,这一上来就是直接本着豪强命门来的,自己又没有充足的军事实力,最后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了。”
“任何一个朝代,除非是刘邦或者老朱那种凭自己本事一点点打上去的,但凡是中途抢人家皇位的,一旦上位之后都不得不考虑门阀的态度,这些势力直接决定皇位稳不稳固,想来王莽真是天真,竟然连这个道理都不知道。”
“除了既得利益集团也就算了,就连老百姓都激烈反抗,看来王莽真是改到地雷上去了,关键是这家伙身在皇宫里,对外面的情况竟然一无所知?”
“最重要的是,王莽的皇位是直接抢来的,虽然皇位是自己的,但是手下的官员还是前朝的,这家伙要求那么多,官员们的积极性可不高。”
“还是老话说得好,政令越多,官员们捞钱的理由也就越多,老百姓反而越是辛苦。”
“无能的朝廷,无能的官吏,所有的成本都分摊给了老百姓,最后刘秀起事也容易理解了吧。”
“这家伙就是异想天开,他就躲在皇宫里天天各种规划,完全不管外面的人怎么生活,破坏基础经济规律而浑然不知,他不失去民心谁失去民心?”
“看得出当年的王莽是用了心的,每一条新政政令都是冲着大汉朝老毛病去的,但是这家伙刚愎自用脱离实际,这才导致新政全面失败。”
..................
平行时空,大隋皇朝内,
当皇帝杨坚看完光幕上的字迹和分析后,也忍不住点点头,赞同得不能再赞同。
谁也不能否认王莽天才的一面,至少这家伙从制度层面想到了解决很多难题的办法,而且经过后世的验证之后,这些办法往往十分奏效。
只不过这家伙是个急性子,根本等不了,执行过程中又什么话都听不进去,最后这才落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想到这里,这位大隋开国皇帝也忍不住叹息一声道,
“若是仔细想起来,我大隋跟当年的新朝倒是有几分相似。”
“因此王莽干过的事,朕无论如何也不能干了。”
杨坚的感慨并非没有缘由,至少从历史层面来看,大隋和新朝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
首先王莽和杨坚都是得到了门阀豪强的支持之后才顺利登上了皇位,可以说能当皇帝有这些豪强一半的功劳。
唯一不同的是,杨坚做了皇帝之后仍然保持了以往门阀的地位,承认他们的贡献,必要时甚至屈服于这些门阀。
但是王莽不一样,这家伙做了皇帝之后没多久就对豪强动刀子,想要抢走豪强的土地和生意。
尽管那时候他已经是皇帝,但是人家豪强肯定暗地里对抗朝廷,新政失败就已经埋下导火索。
想到这里,杨坚忍不住叹息一声道,
“只可惜这家伙太异想天开了,就算他做了皇帝,这天下也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天下。”
“没有那些豪强的同意,他这个当皇帝的什么事也办不成。”
对于这一点不管是之前的刘秀还是后来的杨坚都深有感触。
两人刚做皇帝的时候也想做些实事,比如丈量全国土地,清查税赋之类的,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朝廷收入,还能减轻老百姓负担。
可是等到真正执行的时候,两人这才惊讶地发现,不但豪强们完全抵制,就连各个郡县的地方官员都被收买了。
嗅到这种危险信号后两人都停止了行动,不得不再次跟门阀们妥协。
但是王莽却是个头铁的家伙,门阀们不同意,这家伙竟然来硬的?
不止是杨间,此时的独孤伽罗也微微一愣,颇为佩服地说道,
“不管怎么说,王莽还是个想有作为的皇帝,只不过没能做好罢了。”
“不过此人为人虚伪,得位不正,哪能服众?”
别说过去了,就算在好几百年后的今天,王莽在历史上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