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啊!”
大宋皇朝内,皇帝赵匡胤也点点头,随即抚了抚胡须,一脸认同地说道。
“他王莽取了人家的皇位,手段确实不光彩,但是当时大汉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他这也算是为民请命吧?”
“再说了,当时当皇帝可不是他自己要当的,可是天下所有人求着他当的,还不止一次!”
“不管怎么说,在当皇帝这件事上,朕没觉得王莽哪里做错了。”
赵匡胤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基本上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在他看来王莽并没有错,就算有错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因为按照当时大汉末年的情况来看,就算他不取皇位也撑不了多久。
门阀遍地,百姓贫苦,整个天下纷乱不休,就连朝堂之上也都是妖孽横行,一般人哪里忍得住?
在这种情况下,天下老百姓能忍住没造反就已经不错了,还怪人家王莽?
再说了,王莽做了皇帝之后可有过什么荒淫无道的事来?
他是不是整天沉溺于享乐不问政事?
还真不是。
就皇帝的个人素质来说,王莽可是少有的勤奋,其他昏君们有的毛病他是一样也没有。
没搞什么酒池肉林,也没搞什么民间选美,只是一门心思推行自己的改良,难道这也错了么?
虽然后人们骂王莽的特别多,但是赵匡胤却特别能与之共情。
就这样勤奋爱民的好皇帝,哪里找去?
听到赵匡胤的话后,弟弟赵光义也忍不住,点点头道,
“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这王莽运气不怎么好,这么多新政硬是没有一样成功的,实在是可惜!”
“若是这王田制能得以施行,只怕这新朝要享千年国祚,门阀士族不能抬头,这对百姓而言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他急功近利,刚愎自用,最终才导致功败垂成。”
作为后来人,赵匡胤兄弟对王莽失败的根源再清楚不过了。
不过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未必就能做得更好。
片刻之后,这位大宋开国皇帝顿了顿,随即忍不住道,
“不过不管怎么说,朕还是很好奇,若是这些新政都能得以施行,这天下又会是什么模样?”
“那时候古人们向往的王道天下真的能实现么?”
赵光义惨淡一笑,随即摇摇头道,
“只怕不能。”
“王莽的想法是一个儒生最好的想象罢了。”
经过残酷权力斗争之后,两兄弟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天真。
不管是与民争利还是跟豪族争利,最后都是要死人的,很显然当年的王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若是这家伙新政成功,朕倒是愿意看上一看。”
..................
下一刻。
大明皇朝内。
当老朱看完这一次的话题和弹幕们后,整个人也有些忍不住。
到了老朱这一代,帝王家族们经过历史的反复教训后,早已经不相信儒家理想天下大同之类的。
更多的时候,老朱只是将儒家当成治国整人的工具,老朱自己是不信的,但是拿来道德绑架大明朝的官员们倒是十分合适。
正所谓言行向圣人看齐,收入朝乞丐看齐,洪武朝的官员们怎一个苦字了得?
想到这里,只见老朱双手负后,忍不住缓缓道,
“哼哼!咱可不信什么圣人治国,那群狗官满脑子只想着捞钱,哪里会治国?”
“看看这新朝,每出一条政令,都是那群老小子捞钱的借口,长此以往老百姓怎么受得了?”
作为从民间底层爬上来当皇帝,老朱一眼看透本质。
倒不是他不想施行新政,纯粹是信不过执行新政的这群人。
尽管老朱杀了又杀,但是官员们就像不怕死一般,总是前仆后继,一个比一个贪得厉害。
其实官员们的心思老朱再清楚不过,人家寒窗十年,好不容易当了个官,那肯定是奔着发财来的啊,谁愿意跟你老朱兢兢业业践行什么圣人之言?
不可能的,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老朱来说事情也再清楚不过,就算他没看过王莽也大概能猜出这家伙最后会以失败告终。
不过下一刻,一位身穿蟒袍的年轻人走了上来。
这不是别人,正是老朱的好大儿,大明的皇太子朱标。
作为老朱的继承人,大明皇朝的常务副皇帝,朱标的地位可不是一般的高。
虽然眼下他的名位还只是太子,但是差不多已经能行使皇帝的大部分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