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
轰!
龙案震颤,玉杯倾倒。
朱元璋的铁拳重重砸下,声音如惊雷般回荡在大殿内。
他的面容阴沉如墨,眼底的怒火宛如烧红的烙铁般炙热。
“荒唐!愚蠢至极!”
朱元璋低吼,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怒意。
“二十万大军竟让瓦剌小贼击溃!朱祁镇居然还被俘?!”
“堂堂皇室,竟养出这等废物!”
他语气愤然,仿佛胸中的怒火难以平息,连眉目间都透着杀气。
朱元璋猛地挥袖,将几案上的奏折扫落在地。
一旁的太子朱标也沉下了脸。
他素来温和,此刻却难掩胸中郁愤。
“父皇,这场败仗根本就是场闹剧!”
朱标语气冷峻,声音透着痛惜:
“主帅不懂兵法,却强揽兵权。王振这阉人横插军中,竟将众将逼入绝境,岂能不败?”
朱标目光微寒,攥紧的拳头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他恨啊!恨这场败战,不仅败了大明之威,更是让天下士气受挫!
蓝玉站在角落,沉默不语,目光却如霜。
他是沙场老将,最懂军人的尊严与荣誉,此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等荒唐的闹剧酿成惨剧。
“如此兵力,哪怕随便让一条狗指挥,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蓝玉心中怒意翻涌,面色铁青。
永乐时期!
深宫之内,冷风如刀般割过人的脸颊。
朱高煦站在大殿一隅,眼睁睁望着远处传来的兵败消息,手掌已悄然攥紧。
他的额头冷汗直冒,心底涌上一股难以抑制的寒意。
他目光微移,看向那端坐龙椅上的身影——朱棣。
朱棣神情冷峻,浑身散发着无形的威压。
他一言不发,但那种深沉的怒气却如狂风骤雨般笼罩整个大殿,让所有人都感到窒息。
“废物!”
终于,朱棣的声音低沉响起,冷厉得像是冬夜里折断的冰块。
他的目光扫过朱高炽与朱瞻基,冷意森森。
“这样的太孙,朕不要也罢!”
他一挥袖,语气不容置疑:
“跪下!朕没叫起,谁敢站起来试试?”
朱高炽与朱瞻基连忙跪地,不敢有丝毫迟疑。
朱瞻基低垂的头颅间,脸上隐隐透着恐惧与懊悔。
他额角冷汗涔涔,心中暗自懊恼:
“这朱祁镇,当真愚不可及!连累本宫也受责难,实在可恨!”
而朱高煦却在心底冷笑,他低着头,唇角却微微勾起一抹嘲讽之色。
“如此无能之辈,竟成我朱高煦登高的契机!”
他暗自窃喜,目光中浮现出深藏不露的野心。
天幕骤然震响,铿锵之音回荡九霄:
【正统十四年,英宗御驾亲征,统领六师,誓灭瓦剌,欲振大明国威!】
【然权臣王振擅专大权,骄妄轻敌,致军中失律,士卒无心。】
【是秋,土木堡一战,大明溃败,二十万精锐化为乌有,帝被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大明!
朱元璋闻言,虎目圆睁,脸色骤变,竟呆立当场,如遭雷霆击顶。
“怎会如此惨败?!”
他的声音低沉,语气中满是难以置信,随即怒气上涌,眼神如锋,直视天幕,仿佛要刺穿其中。
“这是我的子孙?我的江山?”
朱棣则爆然起身,猛然挥拳砸向案桌,震得茶盏翻覆,咆哮如雷:
“朕费尽心血整肃三大营,竟被这无能之辈一朝覆灭!”
“朱祁镇!你如何配做朕的后代?”
他目光森冷,透出满腔愤怒与失望。
天幕再起,声若钟鸣,直刺人心:
【瓦剌挟天子以令诸侯,命使宣告大同、宣化守将开门投降!】
【然而守军忠义不屈,誓死拒命,朱祁镇却因此被讥为“叫门天子”!】
朱元璋闻此,胸中郁气难平,猛然喷出一口鲜血,踉跄后退,终是倒地昏厥!
朱棣更是暴怒难抑,直指天幕厉声怒骂:
“连于谦这般忠臣都被杀!如此昏庸之辈,留之何用?!”
一时间,大明开国两代帝王皆被震怒冲垮,文武百官亦为之哗然。
此时!
夜无痕端坐房中,神情冷峻。
他目光停驻在手机屏幕上,里头正是天幕中朱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