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赵勉一阵见血,粮食掺沙的致命弊端!杨士奇的猜测 (2/3)

.......

果不其然。

当听见赵勉的第二点不可行。

老朱被说动了。

原本一颗悸动的心,也逐渐沉寂下去。

“照你这样说的话,这办法确实只能管用一次。”

老朱叹了口气。

心中有些失望。

这么好的办法,它怎么就只能管用一次呢?

失望之余。

他下意识的又抬头看向天幕。

“赵勉既然都能看出来,朱胤文这么聪慧,想必他也能看出来吧。”

“那么他又会如何应对呢?”

虽然对朱胤文还并不是太了解。

但不知为何。

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另一个时空的孙子。

老朱却有一种莫名的信心。

他总觉得。

朱胤文既然能想到这种办法......或许是早就想到了今后不能沿用的应对!

那么。

他的办法是什么呢?

看着天幕。

老朱很希望时间能走快点。

那个答案,早点出现!

如果有那个答案的话。

....................

这番君臣对话的声音不大。

但是站在前列的朱紫公们却能听得见的。

于是乎。

零零碎碎的附和声出现。

——“赵尚书说得对,这办法虽然是好,但是可一不可再。”

——“没错,如果真是有心要贪的,别说掺沙子了,就算掺了砒霜也挡不住一颗贪心啊!”

——“哎,本以为找到了一劳永逸之法,没想到最终还是一场空,可惜了。”

——“可惜了,如果那朱胤文是咱们的太孙就好了,这样就算这方法只能用一次,那咱们的百姓也能获益一次。”

——“嘘!如此场合,你竟敢说这种话,你不要命了吗?”

——“啊这......慎言慎言。”

三三俩俩的一讨论。

前面的说,后面的听。

后面的问,前面的答。

很快。

方才赵勉的这番言论就在广场上传了个大概。

不少人听了都很赞同。

觉得这方法不能沿用了。

而在众臣之中。

有一人格外高兴。

那就是黄子澄。

“好啊好啊,赵尚书当真是慧眼独具,一眼就看出了这沙粮计策的不足之处,针砭不足,可谓是一针见血!”

沙粮计策不能在本朝施行,那就是利好朱允炆!

于是黄子澄大松了一口气。

看起来很是欣喜。

见状。

一旁的杨士奇不禁皱眉。

“黄大人,这计策不能在我朝施行,天下百姓失去了一良策,好在何处?”

“啊这......”

黄子澄顿时语塞。

他一向以君子自居,时刻是忧国忧民之状。

此时的表现,确实有些不符合人设了。

不过。

到底也是巧舌如簧之辈。

很快就有理由辩解。

“咳咳,本官自然是觉得赵尚书说得好,提前看出这计策的弊端,免得陛下一时不察,误用了此计。”

“怎么,杨编纂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难道你觉得非要我朝劳民伤财一番,吃了教训,才觉得更好吗?”

给自己开脱了。

黄子澄还不忘倒打一耙,质问杨士奇有什么居心。

杨士奇瞥了他一眼。

根本不说话。

原本,他对自己这位翰林院出来的老前辈是有些尊敬的。

毕竟再怎么说也是当代大儒之一。

可是现在。

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和黄子澄不是一路人。

结交之意也淡了下去。

“胤文太孙既然能想出这个办法,没道理赵尚书能看出的事情,他会看不出来。”

“而既然看出来了,也施行了......总不会只想着用这一次吧?”

“他会不会有解决之道......”

看着天幕。

杨士奇反而是思索起这沙粮计策的后续。

他隐隐觉得。

朱胤文肯定是还有其他准备。

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11】赵勉一阵见血,粮食掺沙的致命弊端!杨士奇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