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才离去。
“让你送个盘子,这么慢才回来?”看着回来的秦淮茹,贾张氏有些不满的念叨。
秦淮茹低着头,小声的解释道:“拿了人家的菜,好歹也得帮人家把盘子刷干净啊。”
“就你能,有什么可刷的,今天请客的是人家楚天明,傻柱那家伙,只是做顿饭。”贾张氏只是哼了一声。
对于傻柱,她没有好感。
她虽然可以享受来自傻柱给的福利,但是却并不想秦淮茹跟傻柱走太近。
“算了,赶紧给我倒洗脚水。”贾张氏看了一眼秦淮茹,开口道。
“嗯。”
秦淮茹点了点头,熟练地给倒上洗脚水,嫁进贾家已经这么多年了,她早就习惯了伺候对方。
洗好后又去铺床。
贾家只有一张床,贾张氏、秦淮茹、棒梗、小当,还有小槐花都睡在这张床上。
洗完脚的贾张氏,又带着棒梗和小当和小槐花,在外屋讲故事。
以贾张氏的为人,讲的故事自然都是如何占便宜,别人如何亏欠自己的。
不得不说,有贾张氏在,以后的棒梗长歪了便是一件不让人感到意外的事情。
一夜无话。
第二天,楚天明没去上班。
今天他在家休息。
正好也到月底了,粮店的工作人员,来发放下个月的粮票。
从明天开始,就可以使用下个月的粮票。
这个便民措施,主要是方便那些不够吃的家庭,让他们可以寅吃卯粮。
在这个物资无比紧缺的年代里,国人的日常消费,都是有“定量”。
吃一碗大米饭,就要四两粮票加八分钱。
一个烧饼,也要二两粮票加四分钱。
至于买价格不菲的点心饼干?
没有粮票,钱再多也买不了。
那些看着“便宜”的东西,没有粮票也真吃不到。
除了买粮要用粮票外,买副食品什么的,就要凭《北京市居民副食购货证》。
因为国家正在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粮食极度短缺,收支难以平衡。
针对日益尖锐的粮食供求矛盾,为了妥善解决粮食供求问题,就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所谓的统购统销。
所以,国家粮食部在完成对粮食的统购统销后,为了有计划的分配粮食,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四证三票”制度。
所谓三证是指: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原料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
三票则指: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地方料票。
“四证三票”制度刚实施的前几年,除了粮食短缺,像油、盐、酱、醋、茶及一些日用百货虽然也不富足,但也不至于十分短缺。
毕竟,人们不吃油可以,不喝茶也可以,但缺了粮食可不行。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不是你有钱就有粮,而是有钱的同时,还得有粮票才有买到粮。
按照现在的规定,每人每月,能买2两食糖和一斤盐。
还能凭油票,每月买三两食用油。
每户每月,还可以买半斤稀黄酱。
事实上,自1960年开始,京城就已经开始人均减粮3斤。
据说,在根据61年的典型调查,有6%的家庭是亏粮户,大多是亏3-4天,少数10天。
然后,开展全市核查,减掉人口不实的1.2万人,调减4.7万人,调增了22.9万人以及57万儿童,并给1.2万户补了粮食。
定量标准是依据工种、儿童年龄等来划定的,定量等级的小册子有几十页,颇为细致。
总结起来:重体力工人的定量高,轻体力工人低些。
基层和外勤工作多的干部的定量接近轻体力工人,外勤工作少的干部再更低一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