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崭新的自行车用来干这个? (1/2)

弄好后,他请大家歇会儿,还给了大伙儿应得的工钱。

“李秋啊,你这孩子,真是不懂省钱,这些柴火花了不少钱吧?”阎埠贵看李秋有空了,就凑过去问,一脸心疼。

“不多,就七块五毛钱。”李秋轻松地说,还喝了口水。

“啥?七块五?!”阎埠贵眼睛瞪得圆圆的。

“对,七块五。”李秋又确认了一遍,一脸淡定。

李秋放下水杯,奇怪地看着阎埠贵,心想他咋这么大反应。

“李秋啊,你要是早知道缺柴火,我跟你三大妈,还有解成他们,一起去山上捡,肯定给你捡一大堆。”阎埠贵边说边搓手,心里在盘算。

“那可不成,三大爷,你们全家出动也捡不了多少好柴。”李秋眼神里透着精明,他早就看透了阎埠贵的小心思。要是真让阎家帮忙,说不定柴火里全是枯叶,还得搭上他的自行车呢。

“算了算了,三大爷,你那‘精心挑选’的柴火,我可不敢收。”李秋话里带着笑,明显对阎埠贵的精明不感冒。

阎埠贵一听,话都噎住了,只好悻悻地走了,心里后悔得不行。

李秋喝完水,歇了会儿,就用草席把柴火盖好,以防万一。他心里有底,有这些柴火加上每户分的煤,这个冬天应该不愁了。

时间嗖的一下就过去了,一周眨眼就没了。

一大早,李秋就起了床,手里攥着这个月省下来的粮票,兴冲冲地去找阎埠贵。

阎埠贵这人,就爱捣鼓粮票,粗粮换细粮,还老让儿子去乡下换红薯吃。

但李秋不一样,他粮票多,每个月都习惯换点细粮备着,以防万一。家里粮食堆成山,他也不心疼那点儿。

到了粮站,李秋用粮票换了六斤白花花的面粉和十斤黄澄澄的玉米面。

虽说钢厂食堂的饭菜香,但他对玉米面还是提不起太大兴趣。

不过,作为食堂大厨,他自有妙招,能让粗粮也变得好吃。

更何况,他还有本事用粗粮票换到细粮和肉票,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提着两大袋子粮食回家,李秋没留意到旁边正要出门的秦淮茹。

秦淮茹瞅见那两大包,心里直犯嘀咕:“这厨师就是不一样,月中还能买这么多,家里粮食得堆成山了吧。”

上完厕所回来,秦淮茹路过李秋家,忍不住伸长脖子往里瞅,心里好奇他家到底有多少存货。

一到家,秦淮茹就急着跟婆婆贾张氏说:“妈,我刚看见李秋家提着两大包回来,肯定是粮食。咱家快见底了,我去跟他借点应急行不?都是一个院子的,他不会那么抠门吧?”

贾张氏头也不抬,边做针线活边说:“你省省吧,他能借你?别做梦了。”

秦淮茹不死心,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找机会得跟李秋开口。

李秋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秦淮茹不是大方人,不会轻易给粮食。

但他也琢磨着,多来往走动,关系好了,说不定以后能像跟傻柱那样亲如一家。

秦淮茹对贾张氏说:“妈,您就别操心了,我去试试。现在谁家不是紧巴巴的,但孩子们不能饿肚子啊。”她对婆婆那态度早就习惯了。

中午忙完活,李秋用白面和玉米面蒸了几笼二合面馒头,又炒了两个小菜,自斟自饮,小日子简单却乐呵。

刚吃完饭,正看书呢,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李秋心里犯嘀咕,这会是谁呢?阎埠贵这时候应该在河边钓鱼,不是他。

开门一看,是秦淮茹站在门口,李秋愣了一下。他想了想,没直接请她进屋,毕竟寡妇进门容易惹人闲话。

秦淮茹笑眯眯地说:“李秋弟弟,让姐姐进去坐坐呗?”李秋这才反应过来,让她进了屋。

李秋轻轻摆了摆手,对秦淮茹说:“别麻烦了,有啥事就在这说吧,省得跑来跑去的。”

秦淮茹看李秋这样,心里也猜了个大概,就直截了当地说:“李秋啊,我家现在日子难过,粮食不够吃,特别是新添了个孩子,嘴巴又多了一张。”

她边说边偷偷瞄着李秋,眼里满是忧愁和无奈。

李秋听了,心里也不是很舒服,但也得看看自家的情况,他想了想说:“你家的情况我多少知道点,可我这边也是紧巴巴的。不过,我可以先给你两斤玉米面应急,但你得记得下个月还我,行不?”

说着,他还故意提高了点声音,让周围的人都能听见,这样既显得自己大方,也给自己留了个台阶下。

秦淮茹一听,差点没忍住眼泪,连忙说:“李秋,你真是太好了!以后有啥我能帮上忙的,你尽管开口,比如帮你打扫打扫屋子,我都可以的。”

李秋笑了笑,心里已经盘算好了怎么应对以后的事。

秦淮茹心里也在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四十三章:崭新的自行车用来干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