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队(自然村或者叫生产组),因为田地好坏不一,工分分值差距都很大。
工分计算方法,是生产队交了粮食和其他物资后,会计把剩下能分配的全部物资价格,除以全村总工分,就能得到这个生产队每一工分的价值。
但平时说的工分计量单位,都是以10工分为一个单位,也叫一个工日。
一般来说,普通平原和丘陵农村,10工分大概也就3毛到4毛钱,丰收时也有5毛的。
山区或者盐碱地的工分价值就低多了,2毛甚至1毛的都有。
而全家年底分到的钱,是要用全家总工分对应的钱数,减掉全家口粮的价钱之后,还剩下的钱数。
60年代三定一包制定社员口粮,一般每人每年人均365斤计算的,每斤大概1毛2,大概每个大人,全年口粮折合是40块多钱,孩子是30多块钱。
要是今年多收了一些,村里可分的盈余就多,分值就高,今年遭了灾,或者去年遭灾借钱,今年需要还款,分值就低。
现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还没诞生呢,再高也就是一亩地“多收了三五斗”。
长江流域精耕细作的地方,人均一般不到一亩地,两季加起来一般亩产600到700斤脱壳大米,极好的能到800斤。
四九城所在的华北平原,产量不如南方,70年代末小麦的亩产大概300斤,不过华北一般人均有两三亩田,实际上口粮跟江南差不多。
产量特别高的某些标杆大队,或者大队里重点照顾的生产队,增产是因为能找到关系,从上头拿到磷肥,小麦就能从300斤一下翻到600斤。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