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朝会风云,正邪对决
距离朝会开始只剩几个小时,苏轼、林羽和张大人在府中彻夜未眠,紧张地商讨着应对之策。摇曳的烛光在屋内投下斑驳的光影,映照着三人疲惫却又无比坚定的面庞。苏轼眉头紧锁,双手背在身后,在屋内来回踱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口中说道:“我们必须在朝会一开始就揭露他们的阴谋,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此乃关乎天下苍生与朝堂安稳的大事,不容有失。”
林羽微微点头,他的目光冷静而锐利,补充道:“但神秘组织在朝中的同党众多,势力盘根错节,我们得小心行事。稍有不慎,不仅计划会失败,还可能危及皇上和大臣们的性命,届时京城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说着,他轻轻抚摸着腰间的剑柄,仿佛在给自己注入力量。
张大人坐在椅子上,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我已安排了心腹在朝堂周围布下暗哨,一旦发现异常,立刻行动。只是那神秘药物,我们还需想个万全之策,确保不会让它在朝会上发挥作用。此药诡秘,若真让他们得逞,后果不堪设想。”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三人你来我往,激烈地讨论着,时而争论得面红耳赤,时而又陷入短暂的沉默。最终,在天快破晓之时,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他们决定由苏轼在朝会上当众揭露神秘组织的阴谋,凭借他的口才和勇气,必定能镇住朝堂。林羽负责在暗中观察神秘组织同党的动向,他身形敏捷、心思细腻,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异动,便立刻出手制止。而张大人则带领士兵在朝堂外待命,士兵们个个身披重甲、手持利刃,随时准备冲入朝堂,将神秘组织一网打尽。
朝会当日,天色微亮,天边才泛起一丝鱼肚白,大臣们便陆续进入朝堂。苏轼和林羽身着朝服,神色镇定地站在群臣之中。苏轼微微仰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与坚定,他的目光在人群中不断扫视,留意着每一个可疑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林羽则微微侧身,看似不经意地观察着四周,他的手始终放在离剑柄不远的地方,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随着一声洪亮的“皇上驾到”,宋仁宗赵祯在众人的簇拥下步入朝堂。众人纷纷行礼,整齐地山呼万岁,声音在朝堂内回荡。
朝会开始,一切看似正常,大臣们有条不紊地奏报着事务。然而,苏轼知道,危险正一步步逼近,每一秒都像是一颗即将引爆的炸弹。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的紧张,向前迈出一步,大声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打破了朝堂上原本的平静。
赵祯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示意苏轼继续说下去。苏轼清了清嗓子,开始将神秘组织的阴谋以及他们在朝中的同党一一揭露。他的声音抑扬顿挫,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利刃,刺向神秘组织的心脏。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脸上露出震惊和愤怒的神色。有的大臣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的则低声咒骂,对神秘组织的行径表示愤慨。
神秘组织的同党们听到苏轼的话,脸色骤变,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与不甘。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那眼神中仿佛传递着某种危险的信号,似乎在谋划着最后的挣扎。林羽见状,立刻警惕起来,他悄悄地向门口靠近,脚步轻盈而迅速,准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他的心跳微微加快,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紧紧盯着那些同党。
就在这时,一名同党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瓶子,准备将里面的药物洒向朝堂。他的动作迅速而隐蔽,但还是没能逃过林羽的眼睛。林羽眼疾手快,他猛地冲上前去,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一把抓住同党的手腕,将瓶子打落在地。瓶子摔碎,药物洒了一地,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引得周围的大臣纷纷捂住口鼻,往后退去。
“保护皇上!”张大人在朝堂外听到动静,立刻带领士兵冲了进来。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入朝堂,迅速将朝堂包围,与神秘组织的同党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一时间,朝堂内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神秘组织的同党们负隅顽抗,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士兵们训练有素,将他们死死地压制住。
神秘组织的首领虽然被关押在府衙,但他似乎早有准备,他暗中安排了一名替身混入朝堂。此时,替身见阴谋败露,竟不顾一切地冲向赵祯,想要刺杀他。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疯狂与决绝,手中的匕首闪烁着寒光。
苏轼见状,心中大惊,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替身的攻击。替身的匕首刺中了苏轼的肩膀,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朝服。苏轼只感觉一阵剧痛袭来,但他强忍着,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苏轼!”林羽和张大人同时惊呼。林羽转身,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担忧,他与替身展开了殊死搏斗。林羽的剑法凌厉,每一招都带着致命的气势,最终将替身制服。替身瘫倒在地,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赵祯看着受伤的苏轼,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