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的牙齿,如柏油路镶嵌着的斑马线,又如黑夜里的片片银河。——说人话,还是比较像公园里的病秧秧的大河马,银幕上放映着的被风化得仅成骨头的僵尸。
“哦”
朱思远缩着头眯着眼轻轻的回答。
片刻
物理老师信步走到广台了,轻描淡写地赠送朱思远一个耐人寻味的微笑。
“翻开课本,第一章……”
物理老师轻车熟路地说着,时不时瞟瞟班上的学生,便又埋头在黑板上“吱吱”地写着字。
工作,仿佛是在制作一成不变的年画。
……
天空黑云压压,舞树的风儿卷起了窗帘布和在讲台上横七竖八的书籍。
“咣咣咣”也许是历史老师的手脚不利索,只能无可奈何地听着满天飞的声音,只是眉毛皱了皱,便两耳不闻窗外——飞沙走石。
继续喋喋不休地说着长篇大论,说到心血来潮的时候还会自娱自乐地傻笑。
以至于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朱思远对“笑”这个动作反胃,也对一些逢场作戏的“笑”感到疲倦。
历史老师的话语在时空中缠绕了四十分钟,依然找不到能与其合并成一个句子的话语便在空气中沉淀了。
过不了几天,这个挨千刀的,又会来搞混了的。
下午的课,就这样在沉默中睡了一觉便匆匆走了。
堂弟还是会来找他的,这是朱思远放学后对陌生的人海万千感慨中仅有的一点安慰。
朱思远轻车熟路的站在湿漉漉的走廊,淋淋漓漓雨水浸润了的眸子,抖落沾帖在脸孔的水珠,在水珠落前的一瞬间,仿佛看到水珠里面放映着的一个世界:
一个个春意盎然的微笑,一笑倾城,仿佛花草树木都在心花怒放着。大约神经递质传递的速度赶上电子的速度,反应是刹那间发生的事情,把手臂拉伸成了弯弯的月牙,又在手掌里挖了一个大坑,便以迅雷般的速度接住了珠烁晶莹的水滴,水花四射。
“咣”——仿佛缠绕在脑海,久久不能消散。——不能消散的还有她那耐人寻味的笑脸。
“吃饭啦!”
一个同学用眼角的余光轻描淡写的照了照朱思远,便试探性地抛给他一条鱼饵,然后眼睛便直勾勾地盯着一个美丽的背影,笑容呼之欲出。
“哦——你先去吧”
朱思远顺着同学的目光,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嘀咕着“书情画意”。
“你叫什么名字?”直到哪个女孩子的身影消失,同学便皱了皱眉目,轻轻的说。
“朱思远”
朱思远心不在焉地说着,双目宛若闻一多的那一潭死水,就等着别人添置些残羹烂瓦。
“你叫什么?”
沉默了一下,朱思远有点小心翼翼问下。在一个自己的形象还没有别人心底烧制成陶瓷的陌生环境,你还不只是一堆烂砖奖,当然要挖空心思哄骗别人踩进这堆泥浆里。
“刘海”
他侧着身子躺在栏杆,瞪着天花板,衣着是白色的,眼帘也是一撇苍白,像极了湖边浮出水面的一条死鱼。
“哦——嘻——”
朱思远轻车熟路地用一个笑容打发了刘海,也打发着这无聊的时间。寒风吹彻,抢夺着身体仅剩的一点点温暖;人走鸟散,人群的发声音越来越微弱……
“走了——拜”
刘海摆了摆手,头也不回地走了。看着刘海的背影化为了漫天的灰烬,朱思远便自嘲的微微一笑,无奈的摇了摇头。
偏移了视线,透过窗户看见了两个在教室里埋头苦干的女孩,便应景想起了初一班主任说的一句话:
“读大学的女孩都像风情万种的石榴姐,同年龄的秋香姐都在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着儿子。”
红颜薄命,并非没有道理。
朱思远只好无奈地感受着刺骨的寒风,又不能无缘无故躲藏在教室里了。不怕贼掂记,就怕石榴姐花痴。
他轻轻跆起双脚,缓缓走到隔壁班窥探敌情,一扇乏黄的门户关闭得紧紧密密,未见其人先听见哼哼唧唧的低声小语,仔细听一听,原来是一对小情侣在幽会。
朱思远屈着手臂,缩着头脑,筑起肩膀,踮起脚丫子,屁颠屁颠地向着走廊悠游。俗话说:
“上帝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户。”
于是乎,朱思远变身路人甲粉墨登场了,他利用眼角的余光瞟了瞟透过窗户的世界:
春色满园关不住,两个人促膝而谈,男孩含情脉脉地望着女孩嘀咕不停,女孩子认认真真地充当一个听众,时而掩面而笑,时而用手指敲打着男孩。
这温馨的场景,使他感觉到心中的柔软,十指紧握,不能让期待变成遗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