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新的观点(下) (2/2)

br/>“回禀陛下,此人有才,没有什么坏心思,可以放心用。”

“说说理由。”

“他与朝堂里的官员和地方上的士绅都不同,其原由应该就是他的经历和出身:靺鞨汉人、学于乡野、游历天下,可以说是全大唐都找不出几个的特例。他入中原时正值乱世,最初的几年不是在道观和疯汉读书就是扮作和尚云游,所见所闻虽然丰富,却都并不是太平人伦当有之相,不应以常理来判断。以臣之见,多年来坎坷的经历可能形成了他率直的个性,倒是与程将军有些类似。”

“朕也知道这次安置流民他与义贞合作的很愉快,但是玄龄和辅机对他的印象也不错,甚至魏征家那只有几岁的儿子也和他有些交往。此人古怪,实在是让朕看不透啊。”

“陛下,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他再有奇才,在诸位大人们眼里也不过是一介平民,地位与雏子相当。以朝臣的标准衡量他的言行自是少礼,然以平民而言他又确实优秀,两相持平,便是陛下见到的奇特之处了。”

“那你说此人可用,当如何用?”

“无需高官厚禄,只要时时监控,让他放手施为便可。”

“理由又是为何?”

“臣今天观察他的言行,看出来不少端倪。他自荐安置流民,之后行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想来是早有谋划。再看他画的图纸,落笔沉稳、线条精细,定是之前反复验证多次。此人既然有胆向陛下请命,想必经过深思熟虑,有成事的自负。”

“卿之前说不擅识人,为何现在又如此信誓旦旦?”

“臣因家风之故对工匠多有接触,他们之中偶有不凡之辈,与此人相似。这种人思维奇特,胸怀大志,最大的追求就是实验心中所想,得世间认同。只是工匠身份低微,所习技巧又不属文武,历来不受重视,千百年来也不过有鲁班墨翟等数人留名史籍。虽在民间并非少见,但于朝堂之上却绝无此类,因此新奇,陛下当他是刚入官场的文人便好。”

李世民细细回忆,好像确实说得通,这种观点角度恐怕也就是阎家才有,今天来是带对人了。就在思考的时候,营帐走进一人,来人见到皇帝在此,立马行礼。

“小子杜构见过陛下,谢陛下赐官,小子定当竭力、不负圣恩。”

“是克明的儿子啊,虽然你的官职还不入流,不过朕准你称臣。起来吧,朕有话要问你。”

“小臣惶恐,谢陛下厚爱。陛下所问,臣必知无不言。”

“无需拘谨。你在这里还好吧,都做些什么工作?”

“回禀陛下,小臣刚来时与房遗直搭档,他居内处理文案,臣在外领宿国公府众人走访营帐之间。最近事情忽然多了起来,遗直加了管理物资的任务,臣被调去监督工程进展。”

“嗯,很好。这些都是为官所需知的事务,如今此地人员渐多,你们要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习得本事为朝廷分担。”

“臣谢陛下栽培,定会勤恳做事,早日成才。”

“哈哈哈,有心便好。不过也不要急进,要脚踏实地积累才是正道。房遗爱有家中门生故吏帮忙,你做监工却没有依仗,朕过几日会给你找些助力。”

“小臣无功无德,当不起陛下厚爱。”

“你现在首要的是学习,心里不要有负担,成材之后回报就好。你和房遗直出身官宦世家,要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有不懂的也要开口提问,须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小臣谨遵陛下教诲,一定会抓住这次机会,努力学习本领。”

“好了,朕得空的话便会再来,你好好做事,不必送行了。”

“小臣恭送陛下。”

说完,也不等木匠把鱼做好,皇帝就在小杜的目送下起驾回宫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