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新的观点(下) (1/2)

渭水北岸的临时码头边,木筏乘着流水缓缓靠岸,青壮们推着独轮车在便桥上来来往往,吆喝和号子此起彼伏,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营地主事的平民展开手上的地图,向前来视察的皇帝和大臣讲解着未来的规划。

“木材运来后先堆放在码头外干燥,最早采伐的原木已经开始加工了,数量足够用来建造计划中的卫所。余下的废料会被用作木工的原料,最后剩下的则是会被粉碎,按照是否洁净分别加到堆肥里或是熬煮成纸浆。”

“建造卫所的事先不用急,朕会让人送些砖石过来,这些木材还是先用来建流民的房屋吧。营地里这么多流民,总住在帐篷里也不自在,还要考虑御寒过冬的事情才行。”

“关于这方面草民的想法是给流民建造集体居住的土坯房。营地里的苦力除了砍伐树木外还会被派去挖掘水渠,这些挖出来的泥土做成土坯,以后还能建砖窑炭窑。”

“大胆!你这是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朕了啊,朕还没给你那个权力呢你就先把事情定好了?”

“小的也是怕等许可下来后再行动时间不够了么。陛下别生气,都是小民的错,但事已至此,陛下也就别浪费了。”

木匠看出来皇帝并没有真的生气,于是回应也大胆了许多,而李二也察觉到了王珏玉的态度不是很恭敬,于是语气便加重了几分。

“你还干了什么,都说出来!”

“没有了,真没有了。草民做的都是计划里原来就有的挖掘水渠、开垦荒地、砍伐木材,然后就是做一些土坯、造一些木工而已。我想做的新物件已经都画成图纸呈上去了,实际动手在做的真的就只有这些。”

“你个自做自为的,军中兵痞都没你这般不知深浅。你把所有需要生铁铸造的部件在图纸上都标注出来,这些部件你都不许去管,省得你又再闯出什么祸事。”

“小人遵命。那陛下,关于建窑烧炭的事……”

“全交给程知节去办,费用还是从你的赏赐里扣!你再给朕听好,首先要确保流民都能安稳过冬,其次再把曲辕犁造好,最后才是建卫所的事。不管你有什么奇思妙想,都要先上报给朕,待朕说过可以了你才能去做。”

“草民不敢违背圣意,草民谨遵陛下教诲,草民谢过陛下。”

“行了,你这刁民满脑子歪主意。水渠是怎么挖的?荒地又是怎么开垦的?你如何规划?其中是不是又用了什么旁门左道?给朕详细说来,不得隐瞒半点。”

“陛下明鉴。之前小的曾说过关中已经没有多少荒地,所以挖渠和开荒都是为了研究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在下以前读过些记载了相关技法的书,想着试试看哪些方法比较好。挖掘水渠的具体方法是先挖一条不和渭水直接联通的水渠,而是使用翻车和闸门隔开河道里的水流与用以灌溉田地的渠道,这样就可以达到同时应付洪灾旱灾的效果。接着收集营地里的粪尿厨余,混合进柴薪的灰烬和废弃的木屑树皮沤肥,地点也选在了远离水源和民居的地方。至于开垦出来的荒地一开始会种些苜蓿,此物不但可以肥田,还是喂养马匹的绝佳牧草,关键是不和粮食的种植时节相冲突。”

忽然听到有点印象的名词,李世民先是一愣,好像以前张万岁呈递的奏章上提过这种牧草。

“你有多少苜蓿的种子?这种牧草又是如何肥田?”

王珏玉没想到李二会对肥田草上心,也不知如何向他解释根瘤菌,思考一番,还是决定使用符合这个时代的说法。

“种子足够,给流民吃的马粥里就用到不少。这种牧草会改变土壤里五行的比例,使得土地更适合种植粮食。”

“除了你这里荒地要种的种子以外其他全部上交,再把你收集种子的地点,以及种植的方法说出来。”

“苜蓿在关中之地都有生长,不过收集种子的时节已经过去了,就连播种现在也有些太晚。种植的方法也简单,地犁得深一些把种子撒下去就行。苜蓿夏日开紫花,初秋结实,仲秋是最好的播种时期。长则三四年短则一两年就能使地力达到能够种植粮食的程度,最好是采用轮耕的方法,可以使田地长期保持肥力。”

一算今年来不及种草供应马政,皇帝顿时失去了听穿越者科普的兴趣,挥挥手结束了话题。

“你就去做吧,详细留下记录后让房遗爱整理后递上来就好。还有其他想做的吗?你也该留些精力办朕交代给你的事吧。”

“……也没什么了,就是还想挖一个池子养鱼,免得遇到蝗旱灾荒没有吃的。”

“行吧。你之前是不是说过研制了一道叫松子鱼的新菜么,差不多要到用饭的时间了,今天朕就吃这道菜,你去做吧。”

穿越者本想引李世民和阎立本去食堂,但李二却执意要在程咬金的主帐里用饭,王珏玉也只好自己一个人跑去在南岸的厨房。等把他支走后,皇帝这才开始询问臣子关于这位王先生的看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