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小杜,你这些天的工作先生都看在眼里,但你这话说得可是不好啊。关于营地你是不是有自己的见解啊?有的话就赶快说出来听听。”
“学生确实是有些想法,但是如果其中有不成熟或是冒犯到先生的地方,还请先生包涵。”
“无妨无妨,快请说快请说。”
“好的。首先,先生您想把新渭屯建设成关中的货物集散地其实是不可行的,即便不把新渭屯改成粮仓,只要是长安城里的居民对这里的物资产生依赖,那京城便会有了一个暴露在外的弱点。另外,虽然先生说过这里有泾水灞水汇入渭水的地利,但这两条支流并不是可以稳定通航船舶的大河,尤其是入冬之后两条河的水量就明显减少,现在新渭屯里通过船运送来的货物已经不如车载的多了,所以新渭屯是不可能扩张到您预想的那么大的。”
杜如晦的心神慢慢平静了下来,儿子说的话听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气也就没生起来,于是便跟着开口提问,也算是借机考校。
“构儿,朝廷明年还要建设一个新营地,你认为应该建在哪里?王先生还想再打造一个可以集中工匠的工坊群落,那又该选在什么地方?”
“新营地是为了防御长安西侧的吧,孩儿认为这在军事上意义不大:长安的西面已经有几座大城了,如果有敌军袭来,朝廷肯定是能及时得到消息的。况且渭水南侧支流众多、水网密布,敌方应该会选择在北岸行军才对,那样的话防御重点就还是在便桥这里。如果朝廷决定继续使用建造新渭屯的方式来建造新营地卫所的话……当在沣水两岸,多建几个能相互照应的小型营地。至于王先生的工坊群,选在蓝田县内的灞水边最佳,那里离长安较近、也方便进山取材、水陆都能运输货物。”
儿子能分析成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老父亲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你刚才说新渭屯不能也不会发展成货物集散地,那在这关中还有哪里有潜力聚集财货?今后这里的居民又该以何谋生?”
“只看大河交汇地利的话应该是潼关,不过那里是军事重地,所以东边的就是华阴。从西面来的话……本来咸阳就不错,但是离长安太近了,选周至会比较好吧。至于新渭屯以后的生计,孩儿认为可以借鉴新丰酿酒业的经验,专精一两种产业的发展,最为可行的该是皮草和肉食加工。”
“哎呀公子大才,在下不及。该在新渭屯发展何种产业可是让我头疼了好久啊,今听公子一席话,实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先生谬赞了,先生提议的养鱼防范旱蝗饥荒的法子也很是精妙,让学生获益良多。学生听说最近在西市有人贩卖赤鳞鱼,此鱼深受显贵喜爱,说不定也能让营地再添进项……”
听儿子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杜如晦很欣慰。再有王珏玉在旁帮腔,今天杜构这关总算过去了。
“对了,父亲,您还记得一个人吗?就是当初我们带来营地,后来被先生赶走的那个工匠头领。孩儿昨天在营地里又看到了他,总觉得其举动有些奇怪。”
“哦?出了什么事吗?”
“他这次是以采买的身份过来的,说是想购买春耕用的农具。但却是镰刀、链枷这种秋收才会用到的农具他也收,而且数量还很大。”
“哦?那他要多少?说没说是替谁家办事?”
“他说多少他都要,而且还是无论新旧、当场付款。虽然没说出东家是谁,但好像是送去泾州的。”
回想两个月前从程处默那里接手的工匠,那个人确实看起来不像善类,事情确实是有蹊跷,有必要派人查探一下。
“那这事就交给为父吧。你现在只需跟着先生学习、积累经验便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